街口支付母公司涉民事訴訟引發市場疑慮,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與總經理范庭甄今 (11)日聯袂召開記者會,強調街口支付為獨立經營之電子支付機構,所有用戶與商戶資金皆受金管會監督並由台新銀行全額信託,營運正常無虞。范庭甄表示:「即使短期出現提領狀況,也無擠兌風險,用戶可隨時自由操作。」
受到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民事訴訟影響,電子支付服務商街口支付於今(7月11日)臨時召開媒體說明會,回應外界對資金安全、營運穩定與合作伙伴信任度的疑慮。
記者會上,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與總經理范庭甄親自出席,針對信託保障、公司治理、商戶信任與主管機關溝通等面向做出全面說明。
只是,由於事發突然,雖然昨(10)日街口已發聲明,但輿論迅速在網路竄燒,合作商家伙伴、用戶都很擔心,金管會也要求街口儘速向媒體說明,臉書粉專直播前10分鐘一度畫面沒設好,更加上沒有聲音,但觀看人數持續維持破千。
街口金科被執行查封,泰山聲請返還36億元投資款
整起事件發生在7月10日。當時,台北地方法院赴街口金融科技公司(街口支付母公司)執行假執行查封。由於泰山企業勝訴街口股權糾紛案,聲請返還36億元投資款。法院查封帳戶時,發現資金幾乎「歸零」。
即使街口金科創辦人胡亦嘉表示,帳戶內資金已被合理運用,無意逃避債務,更抨擊泰山此舉為「政治操作」,認為法院查封無實質意義,將靜待二審結果,強調司法尚未定讞,但是子公司街口支付也被波及。
梅驊:這是一場與我們無關的民事訴訟!
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一開始就明確指出,目前母公司涉入的是一場民事股權糾紛,案件尚處於上訴程序中、尚未定讞,與街口支付本身的營運、財務與法務毫無交集。
梅驊強調,街口支付自設立以來即為獨立法人機構,擁有自主的經營團隊、董事會及嚴謹的內部控制機制,所有業務與財務流程皆依電子支付相關法規辦理。也就是說,街口支付與母公司財務、人事、人資皆無重疊,也未共用帳戶或系統。
范庭甄補充說明:「這次事件與我們經營本體無關,但因媒體報導未清楚區分母子公司,加深了社會大眾與合作商戶的誤解,我們今天才決定親自說明,正面面對。」
范庭甄:用戶資金100%信託,台新銀行獨立管理
最受關注的就是用戶與店家的資金安全問題。
范庭甄強調,街口支付依《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21條規定,所有用戶儲值金與店家代收款項皆全額交付信託,由台新銀行專戶獨立管理,任何人或單位皆不得挪用。
「不論我們內部或母公司有任何變化,這些資金都受信託保障,不會受到影響。就算今天有大量用戶提領,也絕不會出現銀行式擠兌的情況,大家可以完全放心。」
不過,范庭甄也說明,「相關資料我們已準備,並在與合作伙伴與主管機關溝通時一併說明。」
上月交易金額達60億元,資金進出正常
對於市場傳出部分用戶擔心資金安全而提領的現象,范庭甄坦言,自昨日起的確有少數用戶出現提領行為,但整體資金流動仍屬正常,未有大量異常。
她指出,街口支付在上個月的總交易金額約為60億元,資金進出穩定,使用者可隨時進行帳戶間的資金調度,系統運作順暢,並未出現交易延遲或處理異常。
目前支付信託帳戶的餘額維持在約40億元,資金進出屬即時處理、動態變動。即便某時段流量高、出現轉帳畫面顯示延遲,實際交易皆已完成,不影響資金安全與提領操作。
員工遠距居家辦公因應裝修,非「人去樓空」
針對媒體報導「街口支付辦公室無人上班」、「疑似查封」等說法,范庭甄解釋,實為大樓裝修造成油漆與噪音問題,公司為確保同仁健康與服務不中斷,暫時採遠距辦公。
「我們從疫情以來就建立了彈性辦公制度,員工居家作業與遠端客服都能無縫銜接。當天並非公司撤離,更非外界所說的『人去樓空』,請大家不用擔心。」
街口支付亦說明與合作商戶的溝通進度。范庭甄表示,目前大多數合作品牌仍持續支持,公司主動與各家溝通、說明信託制度與營運現況,獲得多數伙伴理解,甚至替他們加油。
不過,據了解,目前全國電子已開第一槍,為目前唯一公開表示暫停合作的大型連鎖品牌,是否會引發連鎖效應尚待觀察。目前網路上也有不少用戶回報,一些小商家已經把街口支付的掃碼立牌收起來,只收其他支付方式。網友也湧進街口支付臉書粉專回報:各大網購平台包括PChome、momo的街口支付選項都消失了!
對此,范庭甄強調:「大家支持我們,並不是因為我們今天講了什麼,而是因為街口支付一路走來,與商家一同成長,穩定提供服務。」
金管會未進場調查,已電話聯繫並說明狀況
對於是否有主管機關介入調查,范庭甄也回應,金管會至今尚未進場,但已透過電話與公司密切聯繫。「主管機關主要關切用戶保障與營運穩定,並請我們準備相關資料供參。我們也會持續主動說明,讓社會大眾清楚街口支付的獨立性與安全性。」
「我們從去年起就積極控制成本、擴大交易規模,預計2026年達到損益兩平,這也是我們整個團隊努力的方向。」面對電子支付機構資本適足性與虧損監理門檻,梅驊也說明,截至2025年6月底,街口支付淨值仍接近4億元,距離監管下限尚有空間,年底前無增資壓力。
兩人強調,資金運用穩健,增資與否會依營運進度調整,目前並無資金短缺問題。
即便再努力澄清,但社會大眾的疑慮一日未消,就會影響街口支付的商譽,而梅驊和范庭甄也一再強調「資金安全、營運穩定、信託機制健全」,將提供最即時的電子支付服務,謝謝用戶和商家的理解。
用戶觀望,信任修補成關鍵課題
儘管街口支付已公開強調資金受到百分之百信託保障、營運一切正常,但網路社群中仍可見部分用戶分享自保行動,包括:主動提領帳戶餘額至銀行帳戶、解除信用卡與銀行帳戶的綁定連結,以及密切關注街口 App 內公告與金管會官方動向。
這些反應和現象凸顯,消費者在面對品牌聲譽危機時,往往傾向採取防守策略,即使制度設計本身具備高度保障。
截至目前為止,金管會尚未針對此案提出進一步說明。不過,電子支付機構的信託制度本來即為法律所規範,具備資金與營運分離的「防火牆」機制,理論上可避免母公司財務風險波及子公司資金安全。
此案表面上為民事股權紛爭,但其後座力已延燒至街口支付的品牌信任與消費者信心層面。隨著社會輿論擴大、司法程序持續推進,若未來二審仍維持返還投資款的判決,街口金科勢必面臨沉重財務壓力。即便街口支付本體未涉訴訟爭議,仍難完全擺脫母公司陰影。
在數位金融高速成長的當下,本案也將成為監理機關重新檢視電子支付制度防火牆強度的重要契機。未來金管會是否進一步強化子母公司間的財務資訊揭露與監理機制,將是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