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人生難得自主時

以我之名

張曼娟
user

張曼娟

2019-08-29

瀏覽數 65,100+

人生難得自主時
 

本文出自 2019 / 9月號雜誌 創二代的新傳家學

和父母一起去醫院,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書(AD)」的那一天,我們都起得挺早的。我為母親挑選了藍綠色的條紋上衣;父親穿上他最喜歡的粉灰色襯衫;而我則穿著新買的白色T恤,像是要去參加盛宴那樣的莊嚴喜悅。臨行前,我問母親:「我們要去哪裡?」輕微失智的母親回答:「去醫院,決定自己要怎麼走。」我為母親只是輕微失智,還可以為自己做決定感到十分欣慰。

其實,在好幾年前,我和父母都已經簽署了「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DNR)」。我先與工作伙伴們互為見證簽署,而後,將簽署書帶回家,放在餐桌上,什麼話也沒說。父親看完後很開心地說:「這個太好了!我們必須要簽。」身邊有幾位插管臥床的朋友,父親心中相當恐懼。他是個老兵,走過那個天崩地裂的時代,經歷太多死亡與毀滅,老後又被罕見疾病拖磨,一生彷彿都在戰役中,而他最大的恐懼是無法離開戰場,真正除役。將近四年前,他的狀況一度危急,在人馬雜沓的急診室裡,喘息著拉住我的手,吃力地說:「不要插管,不要急救,妳,要做到……」我安撫著他,對他說:「別擔心,不會有事的,我會保護你,別怕。」話是這麼說,其實我心裡更怕,怕自己無法為他作主,雖然他已經簽署了意願書,但我聽說過一些悲慘的故事。

盼人們到站下車之際,都能清清爽爽啟程

其中一個是某位退休的大學教授,兒子出國念了研究所,就留在國外發展。因為妻子的夢想是兒孫環繞,於是教授退休後便偕同妻子去投奔兒子,成為兩個孫子的保姆與玩伴。媳婦說得很清楚,要住在一起就得換大房子。教授傾盡退休金為兒子購新居,然而一年後,妻子心臟病猝死,媳婦認為是國外環境不適合老人家,強烈建議他回台灣。

教授回到台灣,賣掉原本的房子,當做生活費,與單身的女兒住在一起。當他的體力愈來愈衰退,便簽署了DNR,然而,當他嚴重中風後,已經三年沒見面的兒子從國外趕回來,在醫生詢問家屬醫療意見時,堅持要插管。醫生幾度重申,插管也只是植物人;女兒也強烈反對,說父親已經簽了DNR,兒子卻大發飆:「妳就是不滿爸爸沒幫妳買房子,不想再照顧他,所以不插管吧?我告訴妳,無論如何必須救到底,不能讓人家說我不孝!」而後轉頭對醫生說:「不救我爸,我告死你!」醫生無奈,只得插管。教授插管維生,過了三年。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生與死。生,已成既定事實,那就為死做決定吧!我希望自己和父母在到站下車的那一刻,可以清清爽爽的啟程。人生難得自主時,這一次,我為自己做決定。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