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技術快速演進,愈來愈多企業坦言,未來這幾年,將逐漸以AI取代部分人力。其中,亞馬遜執行長賈西的發言,以及微軟接連的裁員行動,再度點燃職場對「AI是否會搶走我的工作」產生焦慮。究竟,AI會優先取代哪一群人?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還是擁有多年經驗的資深員工?答案並不如外界想像般簡單,更顯示出職場結構可能面臨根本性改變。
亞馬遜(Amazon)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上個月坦言,未來幾年,公司預期AI的使用將「減少總體人力」,這番話坐實許多員工對AI取代工作的恐懼。而兩週後,微軟也宣布裁員約9000人(約占總員工數的4%),讓這種擔憂進一步加劇。
AI將取代白領工作幾乎已成社會共識,但究竟哪些類型的白領首當其衝?賈西的聲明,引發不少討論。
AI對新人還是資深員工更危險?
《紐約時報》報導,部分專家認為,AI最可能影響新人員工,因為他們的工作通常較簡單,較容易自動化。
AI公司Anthropic執行長阿莫迪(Dario Amodei)日前向《Axios》表示,AI可能在五年內取代一半的初階白領職位,儘管應屆畢業生失業率上升,不能直接證明AI是主因,但這一現象仍引發憂慮。
然而,也有AI業界高層持相反意見,認為年輕人反而更能從AI中獲益,而傳統、資深的員工將更容易被取代。
OpenAI營運長萊特卡普(Brad Lightcap)在《紐約時報》6月底的活動上指出,AI可能對「較資深、習慣於固定工作流程」的工作者構成挑戰。報導指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將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如果初階工作最危險,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大學教育與其價值;若資深員工最危險,則可能帶來大規模裁員,進而引發經濟與政治動盪。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副總裁弗朗格(David Furlonger)也警告,若AI取代資深工作者,將衍生更多問題,例如:「這些人之後能做什麼?如何獲得資金?對稅收又有什麼影響?」
就目前廣泛部署AI的產業來看,初階員工受到影響的情況更為明顯。薪資處理公司ADP的數據顯示,2023年起,科技相關領域工作者中,任職未滿兩年的就業人數下降了20~25%,客服人員也有類似趨勢。
史丹佛研究員陳如瑜(Ruyu Chen)指出,反觀任職兩年以上者,在這些產業中的就業率則持續上升。
義大利實驗:AI對中階職位更有利?
2023年,義大利暫時禁止使用ChatGPT,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與查普曼大學的研究團隊,藉此與未禁用ChatGPT的法國與葡萄牙進行對照研究。
結果顯示,AI對中階工程師的工作幫助更大,例如,可協助審查程式碼、參與不熟悉語言的專案,提升整體團隊效率。反之,初階工程師雖然可以更快完成任務,但影響較為有限。
研究者巴納(Sarah Bana)表示,AI讓「優秀的人更能協助他人」,也暗示企業未來將雇用較少初階工程師、較多中階人才。
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家丹妮爾·李(Danielle Li)則指出,某些情境下,AI反而削弱高技能者的價值,因為AI能剝奪這些高技能者的能力,例如,現在寫程式不一定需要工程師,撰寫法律文件也未必需要律師。她指出,這對新鮮人並非全然有利,而是企業普遍預期未來需要更少員工,整體招聘趨緩,對剛畢業的新鮮人打擊最大,因為他們尚未進入職場。
小型智慧財產權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普羅特金(Robert Plotkin)指出,AI尚未影響初階人員,如助理律師的需求,但過去合約聘請的資深律師,人數已減半。普羅特金指出,他本人現在使用AI協助撰寫專利申請書,速度比外包律師更快,除非申請涉及他不熟悉的科技領域。
大企業裁員會先拿誰開刀?
觀察近年裁員潮,從Google、Meta,到微軟、亞馬遜,許多企業裁掉的不是新人,而是擁有多年經驗的工程師與主管。
顧問公司Gartner分析,凡是行政性、與Excel或文件管理有關的工作,AI都可輕易取代,這也讓企業認為中階主管已無必要。
華爾街分析師盧里亞(Gil Luria)則認為,裁員部分原因是企業投資AI導致,但也因資深工程師薪資高卻不願擁抱AI,成為裁員對象。他說:「微軟會計算每位員工是否具有價值、是否過高薪資、是否能適應AI。」
研究公司2389 Research執行長瑞德(Harper Reed)認為:「降低成本的方式,不是解雇最便宜的人,而是讓便宜的人,做昂貴的人所做的事。」瑞德指出,企業最終將轉向一種新型職場結構:少量資深員工監督,多數初階員工配合AI完成中階任務,而中階職位則逐漸消失。
微軟與多所大學的研究亦證實,AI對初階工程師的工作效率提升更為明顯,從成本與效率角度來看,這一變革幾乎不可避免。
總體來看,AI對勞動市場的衝擊遠比表面來得複雜,不論是新鮮人還是資深員工,都無法倖免於難,未來企業如何設計組織架構、政府如何因應結構性失業,以及教育體系如何調整培育方向,將決定誰能在AI時代立足,誰又會被捨棄在技術變革的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