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董事學會曾發表華人家族企業報告,指出台灣上市櫃公司70%是家族企業,總市值占了六成,顯見家族企業的興衰,左右著台灣經濟的成敗。
本次2019《遠見》家族企業接班傳承跨國大調查,共完成171家企業負責人與準接班人的調查,從中可發現一些台灣有異於其他國家區域的獨特現象。
發現1〉台灣的家族色彩最濃
首先,相對於其他國家,台灣受調查企業中,95%的企業掌門人為家族成員,是受調查區域中最高的,略高於東南亞的94%外,更遠高於韓國的85%、中國的83%,及歐洲的76%。
發現2〉78.4%認為傳承問題很迫切
當問到台灣企業傳承規畫為多緊迫的議題時,回答急迫、有點急迫、非常急迫的加起來,共78.4%。
而目前企業掌門人年紀、最大比例約42.1%落在60~69歲間,可能因此導致急迫感更高。
那麼台灣的傳承準備度如何呢?正在討論的有39.8%、尚未啟動的有21.6%。可見準備度的確不足。
發現3〉家族企業成員多數不想稀釋股權
從調查也發現,台灣家族企業成員多數不願意股權被稀釋。高達77.2%沒有出售股權的意願。至於是否願意尋求外部融資?也有最高比例、46.2%沒意願 。
交叉分析發現,企業規模愈大的,愈不願意引入外部資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成立在10~30年間的家族企業,對於家族權、利配置的共識度最大,可能表示這是處理家族股權的黃金時期。
同時,若由非家族成員擔任掌門人,家族成員的賣股意願較高,而成立董事會,也將增加企業引入外部資源的機會。其次,家族占股愈高,亦會成為協調家族成員「權、利」的阻礙。
最後「對傳承接班進度的重視程度」,成立愈久的企業,愈迫切渴望進行傳承,若由家庭成員掌門,且掌門人年紀愈大,也有利建立傳產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