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理萬機,無暇他顧。要努力跟上!焦慮、疲憊、挫折、白天晚上體力透支、半夜又失眠睡不著。這是今日社會的常態。生活在和諧幸福之中,彷彿是久已遺忘的前塵往事。光是等待下一個假期,好好休息以期待恢復元氣,並不算什麼好策略;很多人是放假沒事幹就馬上生病,等到病體才剛復元又要回去上班!但事情未必都要如此,要是讓你的目的來扮演核心角色,就可以爭取更多、更豐富的幸福生活。
近年來,幸福議題一直是各方議論中心,企業組織和廣大社會都給予更多關注。幸福生活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是《邁向圓滿》(Flourish)的作者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他是公認的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運動領袖。他說:「我認為正向心理學的主旨就是幸福,衡量幸福的黃金標準是圓滿富足,而正向心理學的目標就是讓我們更圓滿、更富足。」他的幸福新理論著重在一整套圓滿富足生活的構成要件,包括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全心投入(Engagement)、正向人際(Positive Relationship)、意義(Meaning)和成就感(Accomplishment)(這五大要件簡稱為「PERMA」)。我完全同意他的「PERMA」公式;但我相信貫穿這五大要件的,就是目的,如果缺乏目的,我們的幸福也必定為之遜減。
***
喬安娜正嚴重欠缺幸福感。她是個年輕媽媽,兩個孩子不到五歲,丈夫時常出差在外,又是銀行業的高級主管,沒擔當的直屬上司全靠她對外擺強勢,年老爸媽罹癌加上失智,這一連串問題讓她焦頭爛額,逼得她想逃。我們坐在飯店會客室評估她有什麼選項。我給喬安娜一些急需的空間,讓她一吐為快,說說她最近碰上哪些挑戰。她說她剛接任新職位才六個月,但並沒有在原先規畫的方向發揮作用。尤其是自己的直屬上司只想「不沾鍋、裝好人」,讓事情變得非常難辦,不但進度拖延遲緩,甚至令她覺得自己岌岌可危。喬安娜擔心她會被貼上「好戰女人」的標籤,她說自己感覺到生命力正一點一滴地流失。
我們合作至今將近一年,因此我提醒喬安娜她的核心目的是「幫助別人表現出最佳自我」,但也要更加關注在工作方面實現目的會是什麼狀況:
• 成為值得信賴的顧問,提供真正的價值
• 每天幫助公司做更大的任務,而且做得更好
• 激勵自己的團隊進行變革
• 職務功能運作能夠貫徹到底
• 以誘導訓練方式推動成員工作
• 創造最理想的工作環境
• 建立強大人脈,為自己的成功尋求助力
• 享有個人和專業上的快速發展
能夠清晰地看到這副景像,讓喬安娜迅速聚焦到實現目的。我們制訂一套計畫,準備跟她老闆一起進行,這個計畫涵蓋三大關鍵,讓喬安娜為公司帶來最大價值,發展團隊發揮潛力,並且為業務提供巨大的成本效益。
關於她的家庭問題,我們從她的目的來檢視身為人妻、人母和為人子女的角色,探索各方面的意義何在。喬安娜發現自己過度自責,以為自己在這幾個角色上都做得不夠好,她並未充分認知自己這幾個方面的奉獻付出。她決定跟老公溝通懇談,從他那兒獲取一些回饋意見,對於現狀深入檢視,並且每週撥出一天在家工作,這樣她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學,並且確保她有足夠時間照顧父母。
如果我們把喬安娜的聚焦行動和塞利格曼的「PERMA」公式相結合,我們會看到以下內容:
• 正向情緒:透過明確行動實現目的,喬安娜感到更加樂觀,也更有能量向前邁進。
• 全心投入:喬安娜再次提升熱情與決心,準備為公司幹些大事,雖然面臨困難險阻,還是會繼續前進。
• 正向人際:她尋求伴侶的回饋意見,多多陪伴孩子和父母,同時也花費心力去發展團隊,讓喬安娜感覺再次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緊密相繫。
• 意義:喬安娜清楚地表示,如果要放著兩個寶貝在家,出外工作,那麼這份工作必定要有其意義,否則這一切就太不值得了。
• 成就感:她在工作方面以目的來推動重大變革,確保她可以繼續實現多項目標。
***
關於幸福生活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搞得太複雜。要同時兼顧足夠睡眠、正確飲食、經常運動、冥想靜坐、有時間思考和陪伴家人親友,還要撥出時間來讀書、休閒度假,完成工作中真正重要的任務,該做的事情說都說不完,這可真是會讓人忙死!不過我們有一套簡單工具,給幸福生活一個機會:幸福轉輪。
請各位在紙上畫個圓圈,再依序執行以下步驟:
1. 哪些事物支撐著你的幸福生活?把這些重要元素寫在轉輪上。
2. 以一到十的分數,標記自己目前各項元素的得分(一表示幸福感最低;十表示最高)。
3. 再標出你希望在六個月以後可以達到的位置。
4. 你認為自己必須做些什麼,才能讓你朝著正確方向前進?
5. 可能會有哪些障礙?
6. 你準備採取哪些步驟?
這個簡單的差距分析可以讓你了解目前所處狀況,並且看到自己必須做些什麼才能夠擁有美好未來。完成自己的幸福轉輪以後,關鍵是要先退後一步,問問自己:要做哪些事情才能最大幅度地提升幸福感?下頁就是我最近的幸福轉輪。
我運用幸福轉輪進行反省,發現有幾大項進展順利,但是在「目的」和「感謝和欣賞」還是有較大差距。儘管我時時以目的為念,但在意識層面上還是要讓自己的所做所為與目的相連結。至於感謝和欣賞也是一樁挑戰!雖然我很清楚一些原則,例如即時鼓勵、實質回報,但我一開始還是會先注意到那些別人沒做好的事情,也常常在抱怨方面浪費許多時間。這對我自己的幸福當然會有不利影響,也消耗掉我太多精力。透過這些認識,我就可以採取確實的步驟,更堅持以目的為導向,看到應該感謝和欣賞的事例就記錄下來,讓它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明確理解幸福對你的意義,專注在那兩三個最具效果的要項,就能提升多方面的幸福感。
本文節錄自:《目的:如何讓目的更明確,成為人生與組織最重要的驅動力》一書, 班恩.倫索著, 陳重亨譯,有方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