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咖啡館林立,不管是塞納河左岸還是右岸,幾乎每條街的轉角就是一家咖啡館,它可能座落在市中心的商業區,也可能只是住家附近的小咖啡店,那是巴黎人通常吃簡餐、喝咖啡、歇息駐足之處。
咖啡香內富含人文氣息
但是,塞納河左岸的咖啡館之所以人氣旺盛,主要還是因為其富含人文氣息的歷史脈絡。巴黎市中心的河左岸自中世紀以來就一直是學生文人時常聚集的拉丁區,著名的巴黎大學大多集中在此。
而這一區的咖啡館最早可推到一六八六年義大利人Procopie先生所開的「Le Procope」,在當時就已經是伏爾泰、盧梭等人常去的咖啡館,至今館內還珍藏著伏爾泰每天寫作的舊式書桌與信件。
爾後,巴黎的咖啡館就像雨後春筍般出現。二十世紀初,文人、藝術家、記者、無政府主義者、逃亡的俄羅斯貴族 、學生、教授、觀光客,開始擁入此區。
左岸更是許多思想的醞釀地,沙特、卡繆的存在主義就是啟蒙於花神咖啡館(Cafe de Flore)。巴黎左岸的咖啡館之所以迷人,在於曾經交會發酵的思想,有著歷史人文的軌跡,每一位過客或久或短的暫留,典藏著自己的巴黎回憶。
令人好奇的是,統一企業的品牌行銷名稱「左岸咖啡館」到底是不是一家咖啡館的店名呢?對巴黎人來說,塞納河左岸的咖啡館都叫做「左岸咖啡館」,但是,確實有一家咖啡館名叫「左岸咖啡館」(Le Rive Gauche),在聖米榭爾大道上。
而統一推出的「左岸咖啡館」系列廣告則是在一家叫做「調色盤」(La Palette)的咖啡館內拍攝,由於鄰近巴黎高等藝術學院,常有藝術家聚集。
這系列廣告實際上扣緊了台灣人對浪漫巴黎的情境想像(Image),讓喝咖啡不只是喝咖啡而已。
以往台灣的咖啡市場可說是一家獨大,三年前,企圖分享此一市場的統一企業乳品部瞭解,必須從行銷戰術上找到一個有利基的切入點,挑戰既有市場。
對統一而言,調製出適合國人飲用的咖啡飲料並非難事,最難的是在品牌與包裝設計上必須有所突破。
在命名時,原來建議是「圓頂咖啡館」,但統一高層有意見,因而再重新命名,又經過消費者測試之後,統一企業總經理林蒼生最後終於敲定命名為「左岸咖啡館」,從單點進攻擴增到左岸的全面挑戰。
命名、產品定位確定之後,緊接著就是密集促銷活動,以拉緊品牌形象與消費者之間的連動。這些活動包括在台北誠品書店舉辦試飲,由奧美廣告的一些老外扮演侍者,將法國路邊咖啡館的情境搬到台灣來。另外也跟有線電視台合作,介紹歐洲的咖啡館,強化消費者對左岸咖啡館的深度感受。
三年下來,確實做出了成績,單單統一的「左岸咖啡館」一個月就可以賣掉兩百五十萬杯。
異業結盟,達到促銷高潮
促銷活動愈另類,所引起的矚目愈大。今年,統一與奧美更有一個異想天開的異業結盟,打破以往異業不相往來的模式。故事的起始點其實很簡單,統一乳品部部長李鴻彬有一天看到日航機身噴畫著皮卡丘的卡通圖畫,腦中靈光一現「why not ?」李鴻彬說。就像台北捷運以無尾熊列車出現市民面前般,「左岸專機」的概念於是出現,由統一公司、長榮航空公司與奧美公關公司三方的合作方案快速敲定。
今年九月八日在中正機場「簽約記者會」上,由統一企業執行副總經理顏博明與長榮航空首席副總經理劉秀齡互贈左岸咖啡地圖與左岸專機模型,將此波「左岸熱」燒到沸騰。
接下來的中期目標,在於藉著品牌喚起大眾對人文的認識,「我們期望能建立深層的消費文化,」李鴻彬說。
咖啡文化深植每一位巴黎人的生活形式當中,乃因其已有近三百年的咖啡歷史,以及許多騷人墨客、皇宮貴族、權貴名人、學生教授、記者觀察家、藝術工作者的駐足停留,為咖啡氣息寫下深厚基礎。
對必須不斷創新的品牌行銷而言,統一「左岸咖啡館」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行銷手法,能否給有意打品牌的企業一些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