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你工作做得夠好,遇上不喜歡你的主管,最多就是保持點距離;但如果你工作做得不夠好,那就是送上破綻去給別人戳。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挺長一段時間,中間我也出過錯,每次出錯都被主管批得挺狠的。有時我也會鬱悶,也曾想過要不要換個工作,但心裡理智的聲音就會問自己:你是因為某個人喜歡或不喜歡你,而做這份工作的嗎?
當然不是,我知道那時候自己是真心喜歡新聞這個行業,甚至認為自己會做一輩子。我之所以留下來,就是因為這是我喜歡的工作,另外實事求是的說,主管有時候說的是對的,並不全是亂說。
苛刻的人往往能一眼看到我們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對我們寬容的人常常會不說出來。所以後來我又有了第三個對策:硬扛,就是無論他說我什麼,不管有道理還是沒道理,我都笑咪咪的聽著,有時實在笑不出來,就裝傻。說實話,真挺不容易的,但可能這就是人生有趣的地方吧:讓聰明人裝傻,比讓傻人顯聰明,難多了。
後來這位主管升職了,新的主管上任。我貌似熬過了被人近距離不喜歡的階段。
但我的工作狀態並沒有太大變化,並沒有因此鬆懈,漸漸的有了些值得一提的成績,外界也逐漸對我認可。就算這樣,每次見到那位前主管,我依然保持禮貌和尊重。
雖然我總能聽見身邊人傳出他對我這樣那樣的評價,但我統統裝作沒聽見。有時候也會出現很不公平的情況,例如嘉獎、評優他都不會考慮我,我也一概不放在心上。因為總會有一個聲音在心裡:你是為了某個人的喜歡或者不喜歡而做這份工作的嗎?然後所有的糾結和不愉快就煙消雲散了。這份工作讓我明白一個道理:這只是我職涯中的一站,既然只是一站,那我就要在這一站中盡可能學到更多東西。
我忘了曾在哪本書上看到一句話:你在意的,常是你翻越不過去的;你不糾結的,卻是你未來能駕馭的。
開始我不太理解這句話,後來發現很有道理。
在報社工作到第六年時,我已經完全不介意是否被主管喜歡這件事,因為此時的我已經意識到,這裡只是我成長過程中的一站。既然如此,有必要計較一些遲早會消失的東西?
我是到工作的第十一個年頭辭職的,這時那位主管已經到了更高的位置,但我離開並不是因為他,而是因為自己。我覺得自己在人生的第一個單位累積得差不多了,可以到新的領域去歷練了。
這真的是我的切身感受,絕對不要因為誰喜歡或不喜歡你而辭職,如果你當初選擇這個工作是慎重的,那麼你離開它只有一個原因:學不到新東西。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必要。
一轉眼,我離開第一家工作單位已經很多年了。
這些年裡,我也曾經被年輕的同事直截了當的問:「你這麼說我,是不是不喜歡我?」頓時讓我想起當年那個不喜歡我的主管。我說當然不會,但是我更希望你做事情更認真一點,更努力一點,考慮得更周全一點。
也曾有年輕氣盛的同事因為受不了工作上的批評堅決辭職。但是後來他們也會偷偷給我發郵件,說出去折騰一圈才發現,其實到哪裡工作都一樣。
本文節錄自:《世上有顆後悔藥:人生是不斷的選擇支撐起來的, 有悔就有路,選擇權一直在你手中。》一書, 曾鵬宇著,大是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