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要趁早呀! 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一開場,「30講堂」主持人《30》雜誌總編輯游常山,以張愛玲的名言道破30世代價值觀。游總編並引用IBM總經理許朱勝在一次訪談中分享的見聞:「在美國有項大型調查,詢問大部分的人最想把時間停留在人生中的哪個年紀?答案是32歲。」因為此時你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準備好了,體力和經歷都達到顛峰,不再衝動莽撞,人生的版圖正要開展。並且由於時代的演變、視野的擴大,全球化給了年輕人更大的空間,30世代多半可以自由選擇科系、職業,但也因此更需要去思考自己的方向。《30》雜誌在整個世代的集體期盼中誕生,希望提供一個平台,來鼓勵華人世界中,所有處於25到35歲人生關鍵時期的30世代,一起來立定志向。
機會來了怎麼抓?
游常山(以下簡稱為游):我們今天在這裡辦《30》雜誌的第一個講堂,主題叫「啟動夢想,扭轉未來」,首先請陶子跟我們分享, 以政大新聞系高材生身份,從記者的志向轉往演藝圈發展的過程;也請蘇國垚談談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POMONA旅館管理系畢業學成回國後,為什麼會選擇進入亞都麗緻飯店?20年前剛出社會時,是怎麼設定夢想的?在25~35歲之間,遇到了什麼機會?你們又是如何抉擇?
陶晶瑩(以下簡稱為陶):我在演藝圈15年,獲得許多成長, 也有讓我覺得無力的時候,其實一直到這兩年我才真正喜歡並且承認這份工作。
我覺得人生幾歲開始都不嫌晚,但一定要有夢,夢想是一股莫名讓你往前的力量。有時是一首歌、一個畫面,就是那個簡單的印象,支持你繼續往你的方向去努力。生命中的貴人,有時候就是一個表演或採訪的機會,當機會來臨,就在心裡告訴自己:「終於讓我等到了,我必須要抓住!」我第一次主持大型典禮的機會,就是金馬獎頒獎典禮,當時旁邊沒有小燕姐,我真的就是躲在簾幕後偷看外面座位上的名人們,緊張到全身發抖。想到要一個人站在台上掌控頒獎流程和全場氣氛,我還後悔自己怎麼不回家燒飯煮菜,當個陪老公看頒獎典禮的小女人就好。
但這就像一旦到國外採訪國際明星的機會來了,就算你的英文從來沒準備好,也沒什麼選擇,只能義不容辭硬著頭皮上,就算沒有自信,也要裝出自信來。平時多多充實自己,當機會來臨時,才有辦法掌握機會,表現自己。
蘇國垚(以下簡稱為蘇):其實不要羨慕有的人能平步青雲, 當那片青雲來了, 也要能站得上去才行,條件越強的人,機會越多,平時就要隨時注意充實自己。在今天的台灣,如果你懂英文,那麼你和其他的1300萬人條件一樣;你懂英文和日文,那只有20萬人能與你競爭;你懂英文加日文加法文,只有5000人能與你競爭;如果你懂英文、日文、法文、還會德文,那就只剩下200個人能與你競爭。
什麼是專業精神?
陶:另外我還要強調一點,不管是那個行業,夠專業才能有好品質。台灣演藝圈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要求專業精神。我們的演唱會居然容許歌手對嘴演出,對自己的歌唱品質不要求,久了我們的歌手就真的沒有唱現場的能力了,更別說買票進場的觀眾得到的是什麼樣的品質。我們在面對這樣的環境當然很掙扎,讓我最難過的就是看到一個粗製濫造的作品在台灣大賣,行銷可以作紅一個人,但絕對不可能長久。我們自己認真為節目深度做很多準備,收視率卻比不上人家在節目中玩安全的吻。演藝圈也好、台灣也好,普遍不要求專業精神,有時候活得很痛苦, 常常生氣,這時候只好安慰自己,我一定是仙姑,周圍才會有這麼多天兵。(笑)
蘇:在旅館業,專業就是每天要刷洗16個馬桶,整理16張床;專業就是在日復一日的扎實的功夫裡累積出來。我曾經看過國外歌唱的演出,為了表現古代衣服的質感,特地找古代的紡織機來織布作表演的服裝。雖然台灣得過且過的人太多,但是不要怕,你要相信專業是有意義的,作個敬業執著、堅持品質的老闆,你的產業才能經營得久久長長。
做別人的貴人
陶:有的時候在餐廳吃飯,會被美食感動到狂喜流眼淚,那位廚師在不知道他的客人究竟吃不吃得出品質的情況下,還是認真堅持他的品質,讓我得到鼓勵,提醒自己一定要更努力堅持下去。另外,除了做自己外,還要記得支持別人,當人家快溺水需要一塊浮木時,即使你只是一塊飄在海裡的爛木頭,也可以幫助別人、給予支持。
蘇:人在做,天不會看,但你的主管、同事、客戶會看,所以你的努力會被看見的,不要放棄。我不去想我做這件事會不會讓我得到升遷,但我做事時,告訴自己不只要讓別人「滿意」而已,還必須要求自己「超出別人的期待」,每家店都有可以讓人滿意的品質,比較起來,你並不顯得傑出,只有超乎別人的期待,你才有競爭力。
人際關係的考驗
陶:人與人的相處本來就很難, 剛進演藝圈的時候, 有人不喜歡我, 就會傳我的壞話,小燕姊因此對我的印象就不好,李明依一開始也不跟我來往。但面對這些事我能怎麼辦,我並不認識她們,只能安慰自己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很多年以後,小燕姊和我合作,在後台小燕姊一邊補妝,一邊淡淡地對我說:「妳不像他們說的那樣。」我覺得很開心, 因為我等那句話等了好久。還有一次,和李明依合作主持一個節目, 聽說在節目之前,一堆人在某人家客廳裡幫她作沙盤推演,怎麼對付恐怖的陶晶瑩等等。在錄節目的時候,我知道她心裡一定有些討厭我的傳言在,我不在意,還是繼續主持我的節目。
後來我請她到我家玩, 從敵人的客廳到我的客廳,聊天聊到一半我突然問她﹔「Amy,妳是什麼時候開始願意當我的朋友?」她回答:「大概三個月以後吧。」她觀察了我三個月, 才改變她原本的想法,然後告訴我那個沙盤推演的故事。這個世界上沒有證據的傳言太多,容易傷害到正在努力的人,我沒辦法一一跟誤會我的所有人解釋,但我覺得沒有關係,可以慢慢用實際行為表現給她們看。
蘇: 在旅館業工作的十幾年,有些人給我們考驗、給我們折磨,面對這些我都用正面的態度去回應,把這些當作魔鬼的考驗,告訴自己撐過去才能成功。有人問我,你遇見過什麼樣的「奧客」? 我總是說,服務業裡沒有奧客。我的客人們在別的旅館享受過更好的服務,在我們的旅館卻得不到同等品質的服務,我們才是「奧店」,做不好被客人埋怨是應該的,他們是在幫助我們成長。從正面角度去看,曾經罵你的、害你的都是你生命中的貴人,當你有一天成功了,也永遠不要忘記你曾經踏著別人的肩膀爬上去,現在是你幫助別人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