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以下這樣搭車的經驗?
在一條長長的人龍後面,如果堅持排隊,可能會是最後一個上車的人。其實,刻意讓自己最後上車沒什麼不好,頂多就是擁擠一點,站著沒座位而已。但因為心態不同,影響了搭車過程的感受。
有一種人是「故作優雅」,心裡計較得很,嘴角卻還掛著微笑,他其實是很不甘願的;正因為表裡不一的性格,導致他的人生充滿怨言,自己過得很不快樂。
另一種人是「真心禮讓」,反正我不急,上得了車就好,以緩慢的節奏跟著城市的樂章唱和,壓力少一點,活得自在又快樂。
還有一種人是想爭先,但知道自己搶不過別人,所以乾脆放棄,最後一個上車,他雖然不會覺得快樂,至少不會頭破血流。
同樣都是最後一個上車的人,卻有各種不同心態的選擇;性格決定命運,道理就是如此。
但很重要的是,你必須知道:無論站在哪裡,是否爭先恐後,這個決定全然出於自己的選擇,下車以後,才能找回自己的尊嚴和快樂。
你是「定型心態」多些,還是更願意擁有「成長心態」?
談到競爭力,每個人都怕落後,偏偏贏在起跑點的人,未必能夠領先到最後。《心態致勝》(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書中指出:成敗,取決於心態。
兩種不同的心態,對人生影響至鉅。具有「定型心態」的人,認為凡事決定於個人的條件,時時都想要向別人證明自己有多行;具有「成長心態」的人,則相信凡事透過學習就會有進步,持續改善自己就會成功。
搭車願意排隊的人,不爭先恐後,不急著向別人證明自己當下的成功,就不會被眼前的順境或逆境限制,他們追求的是未來的成長。試著想像吧!搭上同一班擁擠的長途公車,最後一個上車的人,可能有另一種地利:到站時將會是第一個下車的人,輸在前面,贏在後頭。
仔細看看:現階段,你排在隊伍中的哪裡?前段、中間,或是後面?
再好好想想:你為什麼會站在這裡?是努力不夠,或是心態問題?
很多認真付出、努力追求成功的人,心裡其實害怕成功。也許是不習慣成為鎂光燈聚焦的對象、不願意成為別人的話題、不想總是咀嚼「高處不勝寒」的孤獨感……總之,有很多潛在的原因阻礙著自我,但是當事人本身不一定了然於心,甚至說:「不可能呀,我應該沒有這樣想吧!」
學會在高度競爭的社會中自處,不再害怕
檢測自己是否害怕成功,其實是有方法的。
面對極有挑戰性的目標時,你內心的想法是什麼?
一、我一定會做到!
二、讓我試試看!
三、不可能吧?!
三種反應中,只有第一種會比較接近成功。如果只是一味地埋頭苦幹、辛勤付出,內在卻沒有「我一定會做到!」的意識,所有的努力都將會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好。
以上分析的是「意志」層面,但是,勝負之間有時候決戰於「個性」。溫馴、隨和、謙虛,是美德;然而,戰場上需要的是殺氣、霸氣、狂傲的特質,有時候甚至能因此「不戰而屈人之兵」!
個性好、脾氣好的人要稱霸江湖,最後的決勝關鍵並不在於技術,反而是協調兩個不同個性的自己。上戰場之前,要收斂起謙虛的美德,忘了平時和善的自己;等到用實力和霸氣征服對手之後,在慶功的場合再恢復率真、仁慈的一面。
面對高度競爭的社會,學習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心態自處,是很重要的功課。不論是志在必得,還是不忮不求,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該站在什麼位置,就不會患得患失、爭先恐後。
領先、落後,其實都是自己的決定。最怕的是盲從,而隨波逐流。本文節錄自:《情緒致勝:搞定自己,沒人可以為難你!》一書,吳若權著,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