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深富哲思的杜斯妥也夫斯基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2-08

瀏覽數 14,750+

深富哲思的杜斯妥也夫斯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費奧多爾.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公元一八二一年~一八八一年)是西方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也幾乎可以確定是最偉大的宗教小說家。他的後半生受到年輕哲學家索落維耶夫的影響極深,尤其是索落維耶夫針對「神─人」(God-Man)與「人─神」(Man-God)(註一)這兩者所提出的對立主張。而事實上,索落維耶夫與杜斯妥也夫斯基兩人筆下所描繪的「人─神」,與德國哲學家尼采的「超人」(Übermensch)主張,在某些方面相似得可怕,儘管他們很可能連對方的名字都沒聽過。

杜斯妥也夫斯基是個內心有著許多矛盾的人,年輕時曾歷經反宗教、與政治激進思想時期,在其政治激進思想時期裡甚至飽受嘲笑愚弄的殘酷折磨,而後被流放至西伯利亞坐牢和強制勞役。成年之後,他完全回到基督教信仰的懷抱,並熱愛東正教和俄羅斯(不過兩者的順位並不是一直不變的),且拒絕任何一種膚淺隨便的信仰。在他最後一部、也最偉大的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The Brothers Karamazov,公元一八七九年~一八八○年)中,有一章名為〈背叛〉(Rebellion),文中的劇情設定被許多人視為反對基督教信仰最有力的主張。

身為一個小說家, 杜斯妥也夫斯基在世時便因他對人類心理的深刻認識而廣受好評,這份天賦於他的中篇小說《地下室手記》(Notes from the Underground,公元一八六四年)首次顯露出來。這部小說以第一人稱觀點敘述,裡頭的主角的性格可能是截至當時西方文學作品中,最奇特、最複雜、也最衝動的一個。主角是個擁有「後基督教」理性主義思想,心胸狹窄、自我厭惡和只在乎自己的傢伙;儘管如此,他其實深受折磨,只因他很清楚人類意志是如何頑固地抗拒所有理性思維;此外,源於從前曾犯下一樁殘酷罪行,他一直不斷被自己的罪惡感糾纏,深陷於不斷否認與不敢置信的罪惡感之中。

德國哲學家尼采對於導致基督教信仰於現代西方衰退的每一件事,與隨之而來出現的危機及不確定性,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想法其實均和他一致,不同的是他多了份微妙的人性深度關照,這是尼采所沒有的。此外,與尼采不同的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相信,現代人文主義之所以沒落成無政府主義(註二),並非人類意志被基督教腐化所致,而是現代男女不具備承擔基督教自由力量的能力。

而針對無政府主義,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答案則非提倡(尼采的)「超人」,而是長老佐西馬(Zosima)──他是《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書中的一個人物,這位僧侶總是以熱切的心,和由內而外散發的慈悲心,來看待世間萬物。

註一:「神─人」,也就是基督,是接受上帝恩典而成為完美神聖的人類。「人─神」,一種能夠支配、戰勝物質世界的人物,代表了墮落人類的最高成就。

註二:杜斯妥也夫斯基以睿智的眼光,預見了無政府主義將為政治與社會帶來更不幸的結果。

深富哲思的杜斯妥也夫斯基_img_1

本文節錄自:《基督教的故事【修訂平裝新版】》一書,大衛.班特利.哈特(David Bentley Hart)著,王聖棻譯,好讀出版。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圖片來源:wikimedia.org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