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真正的「忘我」經驗 能讓自我更豐富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11-25

瀏覽數 15,750+

真正的「忘我」經驗 能讓自我更豐富
 

忘我

有個詞叫做「忘我」,字面上似乎是「忘掉自己」,感覺有點詭異,但了解詞意之後必定會感同身受。有時候我們看電影,不知不覺把自己當成主角,當主角陷入困境,自己也會心痛,甚至緊握雙手、汗流浹背。但實際上電影只是電影,觀眾只是坐在椅子上,一點事情都沒有,這樣的境界就叫做忘我。

我曾經和兒童劇團的人聊過,他們告訴我一件趣聞。最近的小朋友看戲劇不太入迷,經常插嘴打斷戲劇表演,比方說看到手槍就大喊:「那是假的!」有人死了就大喊:「只是裝死啦!」上演哀傷戲碼還會故意說冷笑話。這些小朋友無所不用其極,就是要阻止戲劇進入高潮,所以劇團演起來也相當吃力。

然而最讓劇團難過的事情,是小朋友的父母得知孩子鬧場,還誇獎孩子說:「今天玩得很開心喔!」這些父母心目中的「玩」是怎麼回事?小朋友表面上是鬧得很開心,實際上卻極力妨礙劇團的人去「玩」(英文「玩」與「演出」同字),也就是說孩子們其實害怕「忘我」。

為什麼這種情況愈來愈嚴重?什麼人懂得「忘我」?不懂的人又會如何?首先,我們想到容易忘我的人可能是心靈軟弱的人,一點小事情就會感動忘我,事情結束後又恢復正常;或者容易忘我的人會胡來,給他人添麻煩。然而只有隨時掌握自身本質的人,才能夠體會真正的「忘我」。

真正的「忘我」經驗,反而能夠讓自我更加豐富。所以我們不僅要多看戲劇、電影,還要欣賞各種藝術作品,心靈才會成長。而我們欣賞的作品愈優秀,就愈容易「忘我」,並且在回神的時候獲得忘我的體驗。

但是「忘我」真的很可怕。你必須先有膽量完全放下自我才能忘我,就好像人看盡了生死才懂滄桑。所以放下自我的次數愈多,人就愈堅強,愈能夠享受「忘我」。我認為最近的孩子太缺乏放下自我的經驗,可能是因為父母並不真的喜歡孩子,最近的父母喜歡「聰明的孩子」或「聽話的孩子」,甚至是「睡著的孩子」,而不敢去喜歡完全解放自我的孩子。也就是說父母只喜歡孩子的腦袋,而忽略了他們的心靈與身體。

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當然害怕忘我。要是不小心忘我可能就迷失自我,所以只好拼命用腦袋裝冷靜、潑冷水,父母看了這樣的孩子竟然還說玩得開心,孩子真是太可憐了。

我認為沒有忘我經驗的人生是一種不幸,人應該試著把一切押在某件事情上,有這種經驗才不枉此生。我希望孩子們都能有這種豪賭的氣魄。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真正的「忘我」經驗 能讓自我更豐富_img_1

本文節錄自:《幸福眼鏡》一書,河合隼雄著,李漢庭譯,時報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Edwin Andrade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