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中華世界再造光華-老書店新作為

楊孟瑜
user

楊孟瑜

1993-11-15

瀏覽數 15,250+

中華世界再造光華-老書店新作為
 

本文出自 1993 / 12月號雜誌 第090期遠見雜誌

今年的重慶南路別有新意。

這條老書街,好久沒有值得讓人傳述的事兒了。就連書店凋零,證券行、電動玩具店紛紛進占的景況,也早已不是新聞;這幾年奔逐街頭的人,似乎默默接受了書街沒落的事實。

九月二十六日那天顯然有些不同。扼居重慶南路和沅陵街口、樓高六層的中華書局,收回了租給服飾業的一樓空間,漆上新彩,高高掛起紅底布條,上書「傳記之家」四個大字,一副老字號新開張模樣的喜氣洋洋,迎進了一批批道賀的貴客。

無獨有偶,就在中華書局斜對面、打從民初在上海時期就是芳鄰的世界書局,也早在今年三月便改頭換面,把原本略顯陰暗陳舊的門市打理得窗明几淨,原木質材、亮晃晃的軌道燈投射出層層書影。也是到九月,恢復出版新書,推出張愛玲和林徽音兩名才女掛帥的「時代彗星」傳記系列,為了配合老鄰居的新腳步,還連夜趕著隔街搬去一冊冊印跡猶新的書本。

有八十年歷史的中華書局,新任董事長熊杰說:「這是我們追上時代的一個行動。」

不甘書街就此暗啞

也有七十二載歲月的世界書局,現任總經理閻初表示:「今年的情勢漸漸在推,心裡也有些力量出來了。」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同在世界大樓的一家證券商,從人聲喧嘩、摩肩接踵到逐漸清淡沈寂,「我感覺外面的聲音慢慢安靜下來,全面性的經濟不景氣反而讓我們老牌的出版業可以再出發。」四十出頭,個性爽朗的她笑著說。

是有人不甘於書街就這麼暗啞下去,決心要牢牢守住出版本業。

以文史書籍和教科書為業務大宗的世界書局,在前任總經理經營下,重心移轉到房地產投資多年,就營利的觀點而言,「即使我們不做出版,也能生存得很好。」閻初說得坦白。但書局終究是以文化事業立基,思慮再三,七年前因父親閻鳳璋為原經營者之一,而自企業界被勸入出版界的閻初,如今打消搬離重慶南路的念頭,積極整頓人事、規畫新書、重拾世界書局已近乎停頓的出版業務。

同樣是新一代經營者的熊杰,在中華書局也有類似歷程。數十年的老店了,是資產,也是包袱,當門市寂寥得被賺錢行業逼入二樓僻處時,「這三、四年也是我們好好反省的時期。」專攻傳播、五年前被其父熊鈍生從美國召回接掌事業的熊杰表明。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以「傳記之家」重新出發,是考量過出版潮流。他不走已趨飽和的大型連鎖書店(如金石堂、新學友)路線,而選擇國外業界所謂的出版「第三波」--國內尚少見的「主題書店」。兩層樓面蘊含著無數人物的人生際遇,西洋的莫泊桑、彼岸的鄧小平、書架上整整一排的蔣介石(蔣介石研究、蔣介石的文臣武將、反蔣運動史等)共聚一堂;拐上樓梯,還可見到「女性傳記」類欄上,吳舜文、楊祖珺、居禮夫人、希拉蕊和慈禧太后等人一起笑臉相迎;就連三樓的藝苑,也是以展出人物畫像和塑像為主。

但願可長可久

按中華書局的規畫,是希望避免許多新書在資訊快速流通中朝生夕死,也避免許多冷門書在暢銷排行導向下苦於不見天日,而選定傳記為主題,發揮似圖書館般廣且深的功能。

「中華」和「世界」不約而同挑上「傳記」這件新衣,是有意無意地切中時代趨勢。近幾年來輿情滾滾、民意騰騰,人們熱中探究知名人物的幕前幕後、彼時今日;同時傳記也不再侷限於聖人式的豐功偉業,而歸返俗世生活中屬於人的故事。去年方回台灣襄助夫婿熊杰,力促書局換新貌的伍雲媛就發現,「如今人人皆有傳」。

再加上海峽兩岸情勢已開,不少昔日難以曝光的往事一一揭開塵封,如中華書局裡有關蔣經國紅粉知己章亞若在大陸生死之謎的書銷售極佳;如世界書局此番用以打頭陣的梁啟超媳婦林徽音,是為中共設計國徽的建築師兼詩人。

在傳記領域裡耕耘三十餘年的「傳記文學」社長劉紹唐,就語帶感慨和期待表示,他出版的書籍數十年來多半被視為裨官野史,流落在書街攤販上,而今可堂堂進入專門書店,但願可長可久。

像兩個滿腹文采的老秀才,謹謹然拂去硯臺積塵,再提筆墨,重振家聲,引得鄰人的初步讚賞和關切,這兩家曾和商務、開明並列「民國四大書局」的老字號,呈現新氣象個把月來,已逐漸吸引流失的讀者,也在出版界引起議論和探詢。

新的路才開始,中華書局仍在構思人物傳記的分類鋪陳,世界書局猶有裝潢敲打聲,卻讓老書街在今年入冬前不似往年蕭瑟,隱隱然有股新生活力。「我希望這力量是持續很久的,」熊杰這麼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