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什麼是美育?

羅 蘭
user

羅 蘭

1987-01-01

瀏覽數 15,700+

什麼是美育?
 

本文出自 1987 / 1月號雜誌 第007期遠見雜誌

欣賞力的培養就是美育。

音樂之所以被古人認為能「移風易俗」,主要就是因為它能替人類發抒情感,宣洩苦悶,解除寂寞,表達歡樂與和諧;並且提高人類對「美」的欣賞力,使人的生活不致流於低俗和枯燥。

音樂如此,其他藝術也莫不如此,所以在藝術活動中,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繪畫或書法,有人喜歡詩文,也有人寄情園藝與大自然。

「寄情」的現代語就是「情感的寄託」。情感有寄託,就不容易被苦悶與焦慮所壓倒,對生活中的壓力會產生紓解與平衡的作用,減少精神上的病因和行動上的乖謬與暴戾。

功利扭曲藝術精神

國內由於近年來,各級學校太重視升學,許多術科的課程都被與升學考試有關的學科借去,以致和藝術有關的學習機會被剝奪,所培養出來的青少年缺少這方面的基礎,對藝術也沒有正確的觀念。少數被家長認為有「天才」的兒童,被送去學音樂或美術,其目的大部份是「將來可以「成名」或「教琴可以賺錢」。功利的目的扭曲了藝術的精神。

看事超然行事飄逸

或許,在大家一致汲汲營營,奔赴名利與時尚的這個社會裏,我們談什麼屬於精神層面的欣賞力已經不易被人們所接受,不過,值得追逐時尚的現代人重視或追求,而且是藝術所能提供的,有以下幾點:

一、藝術是「浪漫」的源頭:重視功利的現代人不見得會愛藝術,但對「浪漫」二字一定十分嚮往。要弄清楚的只是:所謂「浪漫」並非一般人所以為的、亂搞男女關係的濫情。它是一種高尚的生活態度,意思是「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規舊矩」,而有超然的欣賞力與鑑別力。西方音樂、文學與繪畫上的「浪漫派」,都是因為這些人有才華、能突破、能創新,才被冠以「浪漫派大師」之榮銜。因此,如果你希望在生活上能擺脫一些約束,在事業上能擺脫一些舊觀念的糾纏,而想要有新的創意,闖出新的成就,你就要具備這份藝術上的「浪漫」。「藝術」可以使你有更高的欣賞力,也可以給你帶來精神上的擺脫力。你不受世俗的約束,就能特立獨行;你能特立獨行,就會有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成就。貝多芬是音樂上的浪漫;石濤、八大是繪畫上的浪漫;李白是詩上的浪漫;貝圭銘是建築上的浪漫;雷根是政治上的浪漫。他們有極高的才華,因此能駕馭傳統,從中擷取精華,揚棄糟粒,加入自己不拘一格(浪漫)的夢想。

二、藝術是「氣質」的元素:年輕一代常喜歡說:「某某人有氣質,」其實,「氣質」每個人都有。所謂「有氣質」,應指的是「良好的氣質」,而非「低俗的氣質」。而良好氣質的形成,所靠的卻是藝術上的修養。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書」其實就是廣義的「藝術」。「腹有詩書」和「腹有音樂與美術」,以及「胸中自有丘壑」的人們,看事能超然,行事較飄逸,不斤斤計較得失恩怨。只因他們能看見更高貴的人生理想,和更美好永恆的宇宙萬物活潑的生機。他們有高尚的欣賞力,因此有不同流俗的選擇力,使他們無論在言行舉止或衣看用品方面,都能高雅不俗。這走「氣質」二字之所由生,和金錢財富並無任何瓜葛。

三、只知金錢財富而以此為榮,是謂「濁富」。「濁」就是「低俗的氣質」。張潮警句說:「與其為濁富不如為清貧,」「清」就是「良好的氣質」。「清」的來源是「可以不用金錢去購買光榮」。欲達到此目的,首先要有藝術的薰陶。真正愛好藝術與大自然的人,會瞭解「欣賞即是擁有」。「欣賞」是「無限」;「擁有」卻是「有限」;「欣賞」只有快樂沒有痛苦;「擁有」卻難免有患得患失的緊張,和「得隴望蜀」的貪慾所帶來的不安與憂慮。有欣賞能力的人會用「萬物靜觀皆自得」的心情去面對世間所有值得欣賞的東西-一首音樂、一幅畫、一件古物、一首詩、一片雲、一脈山、一帶溪流......他們知道,越是沒有擁有的慾望,越是富有。而這富有部和金錢無關。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欣賞不必擁有

四、瀟酒:現代人不一定重視欣賞力,卻一定希望自己能夠「很瀟酒」。其實,「瀟酒」是什麼呢?簡單說來,它不過就是「會欣賞,而又瞭解這欣賞的對象不必據為己有」的一種生活態度罷了。對自己認為美好可愛的東西,看過了,聽過了,就此心滿意足,十分快樂,可以一塵不染的飄然離去,這就是現代人最嚮往的「瀟酒」。它不是一身「龐克」的那種自命瀟酒,它是「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清脫。

當一個人能領悟「欣賞而不必擁有」的時候,他就可以不去做財富的奴隸,他就可以「找到自己」而十分的「性格」。

當一個人可以不做財富的奴隸時,他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對喜歡的事點頭贊許;對看不上的事搖頭拒絕。古人說是「無欲則剛」,我們應該可以更進一步的體會到「無慾則自由」。一個人,如果一直要求金錢,就不得不向打算用金錢收買他的人俯首貼耳,唯唯稱是。

當你明白「欣賞即是擁有」的時侯,你的家裏就不會堆金積玉,或藏滿了古董;害你夜晚不敢熟睡、白天不敢出門;更別說逍逍遙遙去環遊世界,享用你的財富了。

一位做古董生意發財致富的朋友,忽然對另一位朋友說:「我好羨慕你家裏什麼都沒有,出去都不用鎖門。」聽來令人同情。

濟公傳裏有幾句山歌,值得現代沉迷功利的人慢慢體會。這山歌是:一不橫財,二不結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

清貧與濁富

濟公是位僧人。在這一點上來說,真正的宗教也是最高層次的一種「藝術」。它讓你有心情欣賞「扣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超然於物質慾望之上的生活境界。

什麼是「美育」?大家對這問題或許不太有時間去深想;但它和一般人所以為的「現在我們已經有錢,可以談美育了」,恰是相反的兩極。

「美育」所要教你的,正是「能欣賞,卻不必用錢去買來據為己有」的那種洒然清脫的心情。它直接的好處是:讓你在有錢的時候不致成為「濁富」;在沒錢的時候可以在物質上安於「清貧」,而精神上仍然十分富有。

(羅蘭為作家及電台節目製作人)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