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憂鬱症就像一個情緒黑洞,會吸走人的生命能量。
其實不同病友陷入負面情緒的時間,因人而異,有長有短,但能夠走出來的人,都有一共同點:他們願意踏出家門,接觸陽光、人群,知道在疾病的路上,自己並不孤獨。
成立19年的生活調適愛心會就是陪伴身心疾病病友,讓他們的生命花朵再次綻放的養分。
推廣團體治療 重燃生命熱情
位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樓的愛心會,常務理事蔡香蘋與祕書長林武雄,都曾為失眠、憂鬱所苦,深知當情緒陷入無盡黑洞時,就像一列脫軌火車,需要及時修復與引導,才能回到正軌,因而長期投入陪伴病友的工作。
蔡香蘋原是國小老師,23年前因陪同事來醫院團體治療,看到一群人哭成一團,才慢慢了解恐慌症與憂鬱症病友的無助心情,開始協助當時市立療養院院長簡錦標創辦「恐慌知友會」。
「當時社會對恐慌症還不了解,報紙刊出我們設立熱線電話的那一天,一整天電話就沒停過,」第一天接電話接到手麻的蔡香蘋記憶猶新地說,好多人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就是心悸、頭痛、全身無力、莫名恐慌等,就去掛心臟科、腦神經科、腸胃科,逛遍醫院,也做了各種檢查,還是查不出病因,後來轉介到精神科,才知道這是因生理心理交叉影響,加上長期壓力累積導致的身心疾病。
「身心疾症除了頭髮不會痛,全身都痛,很多人直到轉介到精神科,才找到源頭,」蔡香蘋說,以恐慌症為例,會出現執念與強迫行為,例如不停洗手、重複檢查瓦斯有沒有關好,甚至會在路上數招牌,而且一定要數到99,才會停止。
1996年「恐慌知友會」更名為「中華民國生活調適愛心會」。這一年蔡香蘋和家人移民加拿大,但愛心會志工卻千里迢迢追到多倫多,蔡香蘋也放不下一手耕耘的愛心會,於是成了候鳥,至今每年仍有半年時間留在台灣服務病友。
愛心會除了以熱線電話傾聽病友的情緒黑潮,架設網站為病友推薦醫生、出版會刊外,也與精神醫療團隊推廣團體治療,協助病友重燃生命熱情。
這些走出身心幽谷的朋友,不少人更化為助人天使,接受專業訓練,投入志工行列。現任祕書長林武雄就是一例。
16年前,林武雄退休,離開職場後卻因胸悶、失眠、憂鬱、焦慮所困,他先求助心臟科,但醫師認為他的心臟沒有大問題,而是身心出了狀況,經由精神科團體治療逐漸康復的他,從此找到第二人生貢獻己力的目標。
重視接納、理解、尊重、關懷
「退休後生活雖無虞,卻找不到重心,現在覺得能幫助同病相憐的人重回工作岡位,很有意義,」林武雄以自己與病共生的經驗說,即使覺得恐懼、焦慮、身心不舒服,還是要過好每天的生活,「不是在家養病,否則病會愈養愈大。」
分析現代人的壓力來源,中年人不外失業、陷入經濟困境,年輕人則多為學業、人際關係和感情苦惱。
蔡香蘋觀察,根據官方統計,男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女性的一半,而實際到精神科求助的男性患者更遠遠不及女性。
「但這絕不是男性對憂鬱症比較有抗體,因為男性的自殺成功率明顯高於女性,這種性別反差來自男性背負的社會文化角色,」蔡香蘋寫過一篇〈哭泣也是男兒的權利〉的文章,提醒男性朋友「心事要說出來」,別那麼ㄍㄧㄥ。
她指出,男性憂鬱症的特質是,抱怨身體不適多於內心的感受;寧願相信身體有病,就是不願承認有憂鬱症,甚至會以酗酒掩飾;如果言語中流露出自殺的念頭,更有付諸行動的危險。
陪伴諸多病友走過人生低潮,讓蔡香蘋和林武雄最有感的,是一名事業成功的台商,50歲時發病,有三個女兒的他,有兩個女兒是染色體異常的身障者,為了讓妻女無後顧之憂,他長時間努力工作。
不料公司經營出現困境,龐大壓力瞬間如雪崩傾瀉,有一天他跑到公司頂樓,好像看見死神在對他招手。
有三年時間,他哭不出來、笑不出來,神情呆滯,內心翻滾著莫名的擔心、害怕,忘了美食的滋味,看不到太陽的光熱,一天熬過一天。但好在他沒有拒絕愛心會伸出的援手,他有強烈要好起來的意願,向朋友傾訴痛苦,相信醫療專業,並持之以恆地看門診、吃藥、心理諮商等。
找出快樂因子 甩開悲傷
就在一次去新竹參觀活動,他心血來潮請大家吃冰淇淋,志工趁機請他說個笑話,也不知哪來的靈感,他的笑話竟把大伙逗得哈哈大笑。他發現自己原來可以讓人笑得那麼開心,也許他心中的「快樂因子」回來了。
心念轉換後,朋友也幫他盤點經濟狀況,發現他的保險信託已足以讓他的孩子未來生活有保障;至於公司縮編,只能接受事實,慢慢善後。
「身心疾病與個性有關,病友常有一種妄念與執著,就像一隻驢子被拴住身心,整日拖磨(台語),」林武雄說,禪宗有一句話形容得很貼切,「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病友常會被一個念頭卡住,而這句偈語就像棒喝,提醒我們不要像日日拖磨的驢子一樣拴住自己。
身心疾病既然是疾病,有的人好得快,有的人好了,但還是會有復發的可能。15年前愛心會就引進日本精神科教授始祖森田正馬(1874~1938年)的森田理論,將人的情緒視為浪潮,有起有落。
林武雄表示,森田理論解釋痊癒這件事,讓他很信服。所謂痊癒,不是指停藥或不舒服的症狀消失。而是不再被症狀困住,也不再對預期症狀存有再度發生的焦慮心理。
人生有喜有悲,而恐懼、憂鬱、生氣、委屈等,就像是天空不時飄來的烏雲,烏雲會遮住陽光,也可能變成暴風雨。重要的是,當烏雲來臨了,就找個遮風避雨處;也要相信烏雲會飄來,也會飄走。
愛心會就是國內憂鬱症患者的避風港,讓他們互相取暖,重回陽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