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矛盾的是,在八大科系類別排名中,台大表現出色,拿下三類第一,成大只有一類居冠。東方線上與東方快線公司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認為,這代表企業愈來愈偏好有實務經驗的人才;而台大可能受刻板印象所累,總體排名不佳,但在各專業領域的主管眼中,台大學生的表現並不差。
台大首次掉出三名外 名列第四
今年,《遠見雜誌》與東方線上合作「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為求結果精準,更嚴謹地篩選受訪者身分,共有511位曾面試新進人員、並擁有人才晉用決策或參與權的主管填寫問卷。
先請主管們至多列出七所畢業生表現優異的大學,45.8%接受調查的主管認為,成功大學畢業生整體工作表現最佳,其次是北科大,僅落後1.5%。台科大則獲得33.5%主管的肯定,台大則獲得31.4%的主管支持,名列第四。理工科系傳統名校交通大學與清華大學,則分別為第五、第六名。
私立大學排名則大躍進。淡江大學、逢甲大學與中原大學分別名列七、八、九名,領先傳統國立大學名校政治大學;輔仁大學與東吳大學以些微差距,分居11與12名。第13與14名則回到技職體系,由台北商業大學與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搶下。
對於台大掉出三名外,李釧如推測,台大是第一學府,但業界也有「台大學生驕傲、不好用」「台大學生留不住」的傳言,使得部分企業對台大學生排斥或懷疑,「尤其中小企業,可能擔心『小廟留不住大和尚』,這是第一名的煩惱,」她笑著說。
對主管來說,大學錄取分數雖非頂尖,但也在領先群中的成大與北科大、台科大,大企業愛用,中小公司也不必擔心留不住人,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因此能成為「企業最愛」。
她進一步以品牌調查時常見的狀況,來解釋台大落後的現象。「當詢問『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大家都會說是香奈兒、蘋果,」但是回到實際消費行為,最多人買的,還是負擔得起的品牌。
此外,台灣GDP有七成來自服務業。服務業工作者不只需要專業知識與經驗,還需具備善於溝通、交往的人際能力,這些都是學校教不出來的,台大也沒有相關的強項科系。以台灣餐飲龍頭王品集團為例,全公司2萬多名員工,可能只有董事長戴勝益等少數主管是台大畢業,由此推論,台大學生並非「不好用」,而是「少人用」。
畢業生綜合能力 台科大亮眼
在畢業生特質與能力的分項比較方面,成大與台大則呈現捉對廝殺、互有消長的局面。
當問到「最具問題解決力」及「最具有國際觀點」的畢業生時,台大與成大並駕齊驅,而在「專業知識最豐富」與「最樂意團隊合作」方面,都是成大拿下第一;至於「最有創新能力」,台大終於扳回一城。
台北科技大學在這部分的表現也相當突出,在「專業知識最豐富」「最有問題解決力」「最有創新力」三項,都拿下第三名,「最樂意團隊合作」則拿下第二,只有在「最有國際觀點」一項落後台科大(第四),位居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逢甲大學在「最樂意團隊合作」項目中拿下第五,是唯一進榜的私立大學。
接下來,請主管根據自己最常雇用的科系畢業生,評比各校的表現。
理工科系前五名,被台、清、交、成與台科大統包,常雇用資訊/工程/電機科系大學畢業生的主管,有39.7%認為表現最好的是台科大,其次為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數理化/生命科學系的社會新鮮人排名前段班,則為台大、清大與成大。
商管/財經科系的前三名則為台大、政大與成大,人文/社會科學系則是政大、台大與台灣師範大學領先;醫療/衛生/護理科系是台大、成大與高雄醫學大學分居前三;藝術/設計/建築科系的前三名則為成大、北科大與台科大。
觀光/餐飲/休閒科系的前三名,終於出現新面孔,高雄餐旅大學以61.4%的比例遙遙領先,中國文化大學與實踐大學則以15.8%並列第二。至於媒體/傳播科系,世新大學奪冠,領先政大與輔仁大學。
其中,台大在數理化/生命科學、商管/財經、醫療/衛生/護理三類都拿下第一名;成大則只在藝術/設計/建築類領先,但在財經、人文、醫療等方面表現也不弱,都在前五名。
97.5%主管願聘零經驗畢業生
再看主管的雇用意願。97.5%的主管都願意雇用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其中有七成六,大學生與技職生都雇用過,對學歷沒有特殊偏好。
約有四成的主管雇用時,最重視應徵者的「學習力與適應變化的彈性」「責任感與自我管理能力」與「抗壓性與情緒管理能力」。
其次,則是在「溝通表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正面積極的人格特質」「創新與創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項目上,也有20%到26%的主管認為十分重要,分布相當平均。
李釧如認為,這並不代表主管不重視創新,而是社會新鮮人大多擔任基層工作,這類工作較需要執行力,不需要太多創意。
意外的是,敬陪末座的選項是「國際觀與外語能力」,只有7.2%的主管選擇。可見絕大多數的主管在意的是特質,而非能力,「能力可以在工作後培養,但態度幾乎不會變,」李釧如說。
技職生重實做 需強化責任感
有鑑於近年技職教育漸受重視,《遠見》特別想了解技職生的優勢所在。
高達六成二的主管認為,技職生勝過大學生的部分在於「專業知識與技能」,37.9%則認為是「學習力與適應變化的彈性」,有25%的人認為是「解決問題能力」與「團隊合作力」。
李釧如分析,這個數據顯示,在主管眼中,技職生的實做能力相當突出,做事能立即上手;但如同顯示,主管其實期待新進員工能具備全面的特質,所以技職生也要自我強化「責任感與自我管理能力」等能提高錄取機率的特質,才不會被定型只能做「動手」的工作,以至於錯失更有發展性的職位。
此外,高達六成以上答題主管表示,應徵者若有「專業或語言證照」及「企業實習或產學合作經驗」,則能大大加分,另外有四成主管看重的是「打工及創業經驗」。至於「在校成績」「海外交換學生」「準時畢業」「師長推薦信」等條件,都只有不到一成的主管重視。
這意味著,企業最重視的還是實際操作,及與他人一起完成任務的協作能力,而這些可能都不是大學生的強項,難怪大學學歷的重要性逐漸式微,但產學合作的經驗愈來愈被重視。
熱門職缺:資訊、工程、電機
問卷最後,請主管們預測,公司未來最需要哪些科系的畢業生。其中需求最高的,還是資訊/工程/電機科系,其次則是商管/財經科系;值得注意的是,熱門的觀光/餐飲/休閒科系,未來會聘用大學生的機率偏低。尚未立定志向的準大學生,或許可以朝科技、商管方向填寫志願,未來就業的方向可以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