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家帶眷和寵物一起出動的也不少,多數的特徵是騎著單車來到,零食、飲料擺滿一座小山,展開草地下午茶。這是一場沒有收費、也沒有主辦單位的單車野餐派對。
發起人是今年30歲的林彥丞,10月初臨時起意,在臉書貼文號召網友這天下午一同來野餐,歡迎不認識的同好一起加入。才7、8天透過口耳相傳,就聚齊上百名參與者,「原本要辦在國慶連假,因雨延了一週,想不到依然有許多人來捧場。」
一趟德國行 啟動單車野餐夢
和一般野餐不同,林彥丞強調把「單車」融入。野餐屬於定點,加上以單車為交通工具,混搭後便是一趟節能減碳、時尚樂活的環保小旅程。
從高中開始和單車密不可分,就讀陽明山山腰的惇敘工商,每天騎單車上下山。25歲便和朋友兩人以分時分段的方式,騎遍台灣14縣市的自行車道。研究所二年級,到德國明斯特大學的國際行銷研究所當交換學生。
這一年影響他很深,促使他後來選擇創業、從事多項國際單車品牌代理,陸續引進GAZELLE荷蘭皇家自行車、LINUS美國時尚都會自行車,以及Basil、Bobike、Yepp、Wheelylift等單車配件品牌。
他發現,明斯特騎單車的人口眾多,不少學生、上班族都利用單車通勤。週末只要陽光露臉,大人小孩相繼騎著單車約在公園野餐的情景,令他深深嚮往。
觀察到國內業者的主打車款多為機能性強的公路車、登山車,反而缺乏都會自行車,四年前,林彥丞率先引入1892年成立、有著「自行車界的勞斯萊斯」稱號的GAZELLE,成為台灣唯一代理商,除了銷售產品,更投入心力推廣單車生活文化。
林彥丞回憶,創業至今幾乎年年都有辦騎單車來野餐的活動,但今年反應特別踴躍。
草地新浪潮 融入地景藝術
同樣是七年級組成的台北野餐俱樂部,在今年成立。同樣是在華山大草原,9月20日另一場野餐活動,更為盛大。
創辦人之一的Charlie、黃靖雯透露,最早是注意到東京野餐俱樂部,起初只是幾個好朋友時常相約野餐,2009年曾辦一次都市野餐行動。直到今年組成台北野餐俱樂部,決定未來一年兩次、常態性向大眾推廣野餐文化。可以結合單車、寵物、寫生等不同元素,青年發揮創意,讓picnic變成更有意思,就像是一場戶外派對!
5月20日在中山創意基地舉辦的第一場「春天野餐行動」,找來DJ和樂團表演,安排藝術品、手作、二手商品等攤位,只透過網路宣傳,吸引近2000人現身。
9月20日籌劃第二場「秋天野餐──草地上的新浪潮」,內容增添野餐電影院、行動圖書館、草地肥皂箱、地景藝術工作坊等,人數衝上3000人。
台北野餐俱樂部的7、8名主力伙伴,多位是從英國留學回來。他們發現都市野餐活動約莫從2002年開始風行,由一群東京上班族發起,到今日逐漸成為紐約、倫敦、巴黎等大都會的城市風景。愈來愈多的青年正在「占領綠地」,用新思惟創造不一樣的野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