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都指出,隨著全球化、新興國家崛起,觀光業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並預測未來20年,每年以4%的速度成長。
而比起發展高科技產業,觀光業將是窮國大翻身的好機會,畢竟觀光業進入門檻低、耗時短。
對瑞士來說,氣候變遷是最大的挑戰。因為冰河融蝕,高山的雪線愈來愈高,不利觀光、滑雪等活動。
但因為歐洲愈來愈熱,以前大家愛去義大利海灘、地中海度假;現在因為太熱了,反而想往涼爽的山裡跑。因此短期內,氣候變遷卻為瑞士觀光業帶來商機!
觀光要成功,首重交通建設
除了湖光山色,我認為交通在發展觀光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縱使再棒的湖光山色,沒有交通基礎建設可前往,也是難以排進遊客的觀光行程中。
像台灣東部有山、有海,再如大陸幅員遼闊,許多壯闊的大山大水,但是交通基礎建設不足,就是影響觀光的一大問題。
2005年瑞士才和中國大陸簽約,成為核發團體旅遊簽證的旅遊目的地國家,開始接大陸團體客。
以瑞士的留宿人次來看,亞洲排名依序是日本、中國(香港)、韓國、台灣,所以只有兩年,中國已竄升到第二位。不過,我們發現中國遊客寧願住很低廉的旅館,把錢留著大手筆購物,所以我們賣的就是自然景觀與購物等。
在每個市場,賣的東西都應該不一樣,不能賣同一套東西,在全世界通用。
例如,瑞士在俄羅斯市場賣冬天、購物和五星級飯店,所以1月份可以看到很多有錢的俄羅斯人到瑞士度假。而近年印度富人則是在4到6月間,到瑞士避暑。
台灣沒有文化大革命,這就是你們的賣點。台灣可以強調,想要探索真正中國城市的經驗,應該來台北。
台灣和日本距離近,日本人可以來台灣玩個幾天。但若想要進一步吸引歐美人士來亞洲,一次待上約兩週時間,我甚至建議台灣可結合香港,因為香港離台很近。
香港和澳門雖然是台灣的競爭者,仍可以將其視為結盟對象,雖然台灣不能和澳門拚賭場,但遊客可能不想在澳門待太多天,因為澳門能逛能玩的地方實在有限。(林孟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