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免費報名 活動免費報名 12/20顏宗海醫師教你避開食安陷阱

我們和成功人士的差距在哪裡?比爾蓋茲:管理「它」就是管理生命

擺脫時間貧困。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11-26

瀏覽數 550+

《擺脫時間貧困》/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擺脫時間貧困》/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在同樣的時間長度內,為什麼大部分人忙忙碌碌,到最後還是碌碌無為,有的人卻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呢?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成就差距,根源在於對時間的分配和管理。愈成功的人,對時間管理得愈嚴格、愈精確;愈平凡的人,愈不懂得也不重視對時間的管理。(本文節錄自《擺脫時間貧困》一書,作者:張姣飛,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如果仔細梳理一下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會發現,大部分人重複過著這樣的生活:

在8小時的工作時間內,打開電腦後可能會先花30分鐘流覽各種資訊,午飯前30分鐘開始無心工作,下午2點前無精打采,離下班還有20分鐘就開始收拾東西等著下班,這還不包括由於個人情緒不佳導致的工作效率低下。

仔細算下來,8小時之內,真正有多少有效時間花在了工作上呢?

在同樣的時間長度內,為什麼大部分人忙忙碌碌,到最後還是碌碌無為,有的人卻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呢?像比爾·蓋茲、賈伯斯他們又是如何管理時間的呢?

管理時間就是管理生命

比爾·蓋茲非常珍惜時間,他曾說:「管理時間就是管理生命。」

每天在開始工作之前,比爾·蓋茲都會制訂好行程表。他的行程表都是以5分鐘為單位,每一分鐘他都不會輕易浪費。

這樣,一天24小時被他切割成了許許多多個可以利用的時間段,每個5分鐘裡他都能讓自己專注於工作。如果工作行程有變化或會見客人的時間少於預期,他就會拿出一本書來閱讀。

雖然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是比爾·蓋茲每半年都會給自己留出一周的時間「閉關修煉」。在這段時間裡,他會切斷與外界的聯繫,反思自己的成敗與得失,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公司的發展規劃。

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成就差距,根源在於對時間的分配和管理。愈成功的人,對時間管理得愈嚴格、愈精確;愈平凡的人,愈不懂得也不重視對時間的管理。

(延伸閱讀│科學證實「暫停」有利工作表現:比爾蓋茲如何刻意「浪費時間」?

我們要做不放棄時間的人,就要對時間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我們要做時間的主人,而不是奴隸。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管理自己的時間呢?

透過時間管理,我們能獲得的4大好處

1.掌握並運用時間管理的技巧

時間管理就是利用技巧、技術和工具等完成工作並實現目標。時間管理的精髓在於分配時間。合理巧妙地分配時間需要技巧,任何技巧都需要學習並運用才能掌握。通過學習時間管理的技巧,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時間的效力,從而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2.打敗拖延症:時間管理就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差的人,往往都有拖延症,正如上文故事中的王浩一樣。習慣性拖延的人,在時間管理上往往做得非常糟糕。「等會兒再做「「明天再說「,這種明日複明日的拖延,不僅會打亂全盤計畫,還會對人的自信心產生負面影響。時間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克服拖延的惡習,通過記錄和管理自己的時間,認清自己的時間都花在哪兒了,並設法減少用於非生產性工作的時間,從而達到「集中時間辦大事」的目標。

3.形成有條不紊的行事作風

時間管理的目標並不是完全掌控時間,而是降低變動性,它的意義在於通過事先的規劃,提醒和指引人們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預設的任務和目標。

一個善於管理時間的人,往往能分清輕重緩急,瞭解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什麼事情。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他總能讓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我們學習時間管理,就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做事有條理的人。

訂遠見 × 科學人雙刊組合,帶你用知識看懂科技、產業與全球變化>>

4.平衡工作與生活

我們常常感歎工作太多,都沒有時間好好享受生活。很多情況下,並

不是工作多,只是我們的工作效率太低,時間管理能力不足而已。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公司裡職位愈高的人,時間管理的能力往往也愈強,而且他們很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工作之餘,他們會儘量做到與家人一起吃早餐和晚餐,每年還會擠出一定的時間帶著全家出去旅行。

我們強調時間管理的目的在於,盡可能讓自己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除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還能分出一些時間給自己和家人。

(延伸閱讀│每天超時工作還有恐慌症,值得嗎?臉書創辦人離開後體悟:一天真正有成效的工時只有3小時

DISC理論:4種不同的時間管理風格

不同的環境和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其性格特徵和行為風格是迥然不同的,有的性格溫和,有的個性強勢,有的行事衝動,有的則趨向理性。在時間管理上,行為風格不同的人,需要的時間管理方法是不一樣的。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哪種性格呢?美國的心理學博士威廉·莫爾頓·馬斯頓(William Moulton Marston)曾創建了一套理論來解釋人的情緒反應和行為模式,這套理論被稱為「DISC理論」。

DISC理論最早用於美國軍方進行軍人篩選工作,後來被普遍應用於員工招聘、經理人發展、團隊構建等人力資源開拓方面。

D型風格:支配型(Dominance)

注重目標和結果,做事雷厲風行,抗壓能力強,愛冒險且競爭意識強,有創新精神;要求嚴苛,常因周圍人做錯事或做事太慢而發脾氣;是工作狂人,平時對家人缺少陪伴,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也不太在意。

I型風格:影響型(Influence)

自信樂觀,善於交際,喜歡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容易被各種新鮮事物吸引,討厭按部就班的工作,也不喜歡做計畫;每天忙忙碌碌,但常常忘記做最重要的事;常因交際太廣泛而做事情無法太專注。

S型風格:穩健型(Steadiness)

親切友善,是很好的傾聽者和團隊合作者,行事穩健,真誠有耐心;邏輯思維強,能適應重複乏味的工作;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懂得拒絕,有依賴心理;不喜歡太複雜的事,喜歡團隊一起工作。

C型風格服從型(Compliance)

個性謹慎謙恭,有責任心,分析能力強;追求完美,容易在細節和過程上耗費時間;喜歡驗證和假設,也常因為可能的負面後果過度擔憂。

(延伸閱讀│知道「精確休息」嗎?時間管理高手,都是懂得休息的人

《擺脫時間貧困:時間管理的66個高效策略》,作者:張姣飛,時報出版

《擺脫時間貧困:時間管理的66個高效策略》,作者:張姣飛,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