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在薩爾茲堡音樂節聽見世界的靜好

尤虹文
user

尤虹文

2025-10-31

瀏覽數 50+

在薩爾茲堡音樂節聽見世界的靜好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5 / 11月號雜誌 解密 全球AI首都2.0

每年8月,當莫札特的故鄉薩爾茲堡樂聲響起,總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6萬名觀眾齊聚這座美麗小城,參與一場橫跨六週的藝術盛會。自1920年創立以來,薩爾茲堡音樂節不僅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的朝聖地,也是奧地利最具經濟與文化影響力的活動之一。 

根據統計,音樂節每年創造近6000個工作機會,2.5億歐元的經濟效益,稅務收益更高達9600萬歐元。從前德國總理梅克爾到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不乏歐洲政要前來觀賞。 

政府對這項文化資產的重視也不遑多讓:動員3500位藝術家、近200場節目、16個舞台,總預算達7500萬歐元;更計畫在未來七年投入4.8億歐元進行擴建與現代化升級。 

今年的主題聚焦於莫札特歌劇《柴依德》(Zaide),由法國女高音薩賓.黛維爾主演。 

她一上台,便讓人驚豔於她的放鬆與自在,當第一個音符從她口中流洩而出,幾乎立刻被擊中——聲音既純淨又穿透,毫無疑問是當今前三的女高音之一。 

當天,音樂節的藝術總監與夫人恰巧坐在我旁邊,總監臉上難掩欣慰與驕傲。我真心向他道賀:這確實是一次難以忘懷的音樂季。 

另一位鋼琴家沃洛多斯,他的琴音讓全場瞬間陷入一種近乎靜止的凝神狀態,彷彿整個世界都被他帶入某個內在的冥想空間。他的演奏不只是技巧的展現,更是靈魂的訴說。 

薩爾茲堡音樂節之所以歷久彌新,與高水準的演出息息相關。但更深層的吸引力,則是來自整座城市所散發出的氛圍——一種優雅而不張揚、貴族但不拘謹的鬆弛感。 

歐洲人「躺平」,已內化為生活態度 

在音樂節的紀念品商店裡,發現一張小卡片,上頭印著兩個醒目的中文:「躺平」。好奇地翻到背面,看到德文註解:「主動拒絕社會或經濟壓力」,不禁莞爾:原來「躺平」也跨越文化,成了新時代的共鳴。 

訂雜誌送好箱|遠見xArowana 1:9前開式輕掀箱!$2,680帶走時髦登機箱>>

當我問當地年輕人:「你們快樂嗎?」答案出奇一致:「非常快樂。」奧地利的薪資水準不見得比台灣或美國高,但每天傍晚,總有一群年輕人聚在河邊聊天、喝酒,臉上寫滿知足。 

餐廳裡沒有人低頭滑手機,飛機上也少見焦躁不安的乘客,似乎都默契十足地在告訴你:人生不該是奔忙的競賽,而是一場值得細細品味的旅程。 

幾年前,一位荷蘭朋友曾對我說:「美國人是為了工作而活,歐洲人則是為了生活而工作。」而「躺平」,或許正是他們早就內化的生活態度——不是消極,而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堅持與自覺。 

(作者為國際演奏家,哈佛大學經濟學士、茱莉亞音樂學院大提琴演奏碩士)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