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我如何小錢放大存一桶金?釐清什麼值得省、什麼值得投資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5-10-10

瀏覽數 650+

聰明花錢是一種生活策略。Unsplash by Sasun Bughdaryan
聰明花錢是一種生活策略。Unsplash by Sasun Bughdaryan
00:00
00:00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往往容易被廣告或一時的欲望牽著走,導致花錢花得多,卻不一定花得值得。這道理,我自己也是摸索了一陣才比較掌握得住,在三十歲後順利存出一通金可以投資股票;但是該花還是有花,過日子並不委屈。其實關鍵在於,不要一直看別人怎麼做,先找出正確評估用錢的原則,才會得到最好答案。我有一個「三省五花」策略,提供給大家參考。

所謂「聰明花錢」,並不是叫你省吃儉用,而是把有限的資源放在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地方。那麼,哪些開銷值得省?又該怎麼規劃,才能讓金錢真正成為生活的助力呢?

每個人的工作形態、生活方式、甚至興趣都不同,有人需要經常出差,有人則在家工作;有人愛運動,有人喜歡閱讀或追劇。如果不先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就很難做出有效的理財規劃。你可以先自我盤點,列出一週內的主要活動,觀察哪些開銷是必要的、哪些是衝動或重複性消費,再把支出分成「必須品」、「提升效率」、「提升幸福感」與「可有可無」四大類,這樣更容易釐清哪些錢該省,哪些錢可以花。

以下幾種消費類型,常常是可以縮減的重點:

1. 短暫滿足的消費

像是每天手搖飲、零食或流行一時的商品,當下雖然開心,但其實沒有長期價值。我自己也很愛咖啡,但平常喝便利商店的就好,只有假日才去喝好一點的店。你可以設個原則,例如「每週一次小確幸」,既能滿足小小的儀式感,又不會花過頭。

2. 重複性支出

很多人訂了好幾個串流平台,或繳了健身房會費卻沒去幾次,這其實很浪費。我自己是完全不花健身房的錢,下班直接走回家,或去逛街當運動,省錢又健康。

3. 面子型消費

不少女生到了一定年紀,開始買名牌包,可能是為了跟風或社交壓力。這其實是在為別人的眼光埋單。我認為更健康的方式,是挑選實用、耐用又符合自己需求的東西。我會買品質不錯的平價替代品;如果真的要買名牌,我也只會選能用5到10年的,這樣才划算。

哪些錢該花?為價值投資生活

省錢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把錢花在更重要、更值得的地方。根據我的經驗,以下幾個方向是很值得投資的:

1. 健康

健康永遠是最值得投資的。不管是好食材,還是定期健康檢查,都是長期的回報。與其天天吃廉價速食,不如花錢買營養食材自己煮,對身體比較好。

2. 時間效率

「花錢買時間」通常是高報酬的投資。經濟允許下,可以考慮外送、請清潔服務,把時間省下來休息或學習。如果一小時的薪資遠高於比請人打掃,那就很值得。

3. 學習與成長

書籍、課程或技能訓練,這些能提升競爭力,未來也能幫你賺更多錢。我自己從來不省這部分的錢,因為長遠來看,這是報酬最高的投資。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4. 提升生活質感的長期用品

像是好床墊、合腳的鞋、人體工學椅等,這些每天都會用到,直接影響生活品質,花多一點很值得。

5. 人際與體驗

與其買奢侈品,不如花錢和家人朋友共度時光,例如旅行、聚餐、學新東西,這些回憶更珍貴也更持久。

落實聰明花錢的四個具體方法

知道哪些錢該省、該花之後,還要有方法才能真正落實,以下是我親身實踐的策略:

1. 設立預算

每月把收入分為「必要支出」、「投資自己」、「娛樂支出」三類。必要支出是生活基本盤,投資自己不能少,娛樂則保有彈性。

2. 72小時法則

非必要品先放三天再決定買不買,避免衝動購物。很多時候,冷靜過後你會發現其實不需要。

3. 每月檢討消費

定期檢視哪些花得值得、哪些可以省。數字不會騙人,透過紀錄你能更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

4. 錢要有「指定用途」

省下來的錢不要亂花,像我就會放到「旅行基金」、「學習基金」這種專戶,有目標才更有動力存下來。

聰明花錢,是一種生活策略

靠著上述方法,我在三十歲前存下人生第一桶金開始投資股票。不過我想強調,聰明花錢並沒有標準公式,而是依每個人的工作形態與生活需求調整。

例如,自由工作者可能需要買好一點的筆電和椅子;上班族可能會花在通勤工具或進修課程;而愛運動的人,投資運動裝備或健身教練,比起買奢侈品更有價值。

聰明花錢的重點,不是省多少,而是「花得有意義」。省去短暫快樂,把錢用在健康、成長與高品質的體驗上,才是讓錢發揮最大力量的方式。當我們能有意識地規劃消費,不但可以減少焦慮,更能讓生活過得踏實又充實。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