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關稅危機、地緣政治與少子缺工等變局,當過去經驗與直覺不再是企業永續成長的唯一圭臬,京懋建設創辦人兼執行長范秉豐,如何選擇重新歸零學習,透過政大EMBA全球華商班打開全新格局,為企業開啟下一階段的「成長新曲線」?
「重返校園最主要的動機之一,就是要避免一直用直覺或過去的經驗做出決策。」在房地產領域累積深厚產業實戰經驗,京懋建設創辦人兼執行長范秉豐,談及當初報名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政大EMBA)的起心動念,並非出於一時興起,而是對企業未來發展深思熟慮後的前瞻佈局。
大環境難預測,知識成為變局中的解方
回顧創業之路,范秉豐24歲踏入房地產業,40歲白手創立京懋建設,30年的豐富經驗,深入理解消費者需求,在百家爭鳴的房產紅海中不隨波逐流,而是透過「差異化」來打造獨特的競爭力,更提出「房間不必多、空間不能少」的「減房哲學」,在桃園地區打造許多深具指標性的高品質住宅。
領導風格創新且務實,然而面對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一路上范秉豐也面臨過不少挑戰。他表示,房地產業相較於其他產業,容易受到景氣以及政府法令的影響與限制,他以公司第一個林口百坪建案為例,當初便遭遇「豪宅稅」政策衝擊,讓他體認到,房地產的波動是多重且難以預測的。
面對市場與政策變動,他認為領導人必須對市場趨勢有更敏銳觀察,以制定更具務實性的策略,也因此京懋建設選擇瞄準精緻且是自住需求的客群,同時,採取「穩紮穩打」的經營方式,建設、營造到銷售都由自家公司負責,讓他們在面對市場變化時更有彈性,在競爭激烈的房地產市場中,走出獨特的品牌之路。
但如今受到缺工、地緣政治與全球經濟影響,他深知在多變的外部環境下,經驗或是市場敏銳度不再是唯一依歸,因此他毅然選擇加入政治大學EMBA 全球華商班,希望透過更具系統性理論支撐,讓自己更能精準掌握局勢脈動,讓企業更具韌性與競爭力。
學用合一、教學相長,共學中找出突破的動力
50多歲重返校園,范秉豐不諱言這是「一種宣誓」,而這份決心源於他對持續成長的渴望。「尤其選擇門檻最高、最旗艦的政大EMBA全球華商班,堅實嚴謹的學習氛圍,大大提升自己的決策能力與創新思維,也能與來自各個領域的創業主及高階經營人才相互切磋、交流。」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政大EMBA課程非常實務,老師們所舉的例子或使用的個案都來自真實情境,「讓我們能夠思考如何做出相對最好的決策,而不是陷入經驗偏見。」范秉豐認為,即使已累積多年房地產經營實戰經驗,在疫情後消費習慣改變、市場結構不同於以往的環境下,領導人也必須改變既有思考模式,以更嚴謹的態度應對新的挑戰。
此外,他也認為政大EMBA全球華商班的歐、美、亞洲境外課程更是拓展自己的國際視野。例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課程中,教授分享國外的商業模式創新案例,和台灣的市場截然不同,這些寶貴經驗都幫助他成功跳脫本土思維,培養出更具前瞻性、更宏觀的視角。
對范秉豐而言,每個月四天課程,成為他「沉澱、休息與充電」的寶貴機會。「我最感動的是老師們都很認真,以前沿的實務趨勢整合扎實的學理知識,全心投入在與同學的互動和教學引導上,這樣的精神也感染我們更加努力認真學習。」他有感而發地分享:「在政大EMBA這兩年,對我影響最深的就是,『學習』這件事是永遠都不會停止的。」
最實用、最前瞻也最標竿的終身學習管道
面對詭譎多變的全球局勢,知識已成為企業永續成長的必備動能,對此,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暨EMBA執行長鄭至甫強調,企業經營者需要有更具策略性、全球性的思維,才能看清未來方向,相對地,EMBA學程也不能再只專注一般管理課程,必須定位在培養企業領袖的全球經營能力與視野,協助其塑造更高格局及企業價值。
「尤其現在,企業家面對的挑戰不僅來自於同業,更多來自跨業的競爭者,領導者必須懂得借力使力,從跨領域中尋找機會並創造創新。」鄭至甫指出,政大EMBA全球華商班格外著重培養領導人敏捷決策力、跨域整合與創新能力,以及全球與永續思維,也因此教學方式以實務導向,避免學用落差,讓企業領導者所學即所用,能直接應用於企業經營與應對挑戰。
此外,課程中也會帶領學生前往全球頂尖學府進行海外移地教學,以觀察總體全球經濟趨勢及不同市場的態勢,培養制定全球策略所需的國際化視野。鄭至甫強調,企業領導人唯有終身學習才能在變局中繼續應勢成長,政大EMBA也會透過不斷更新的課程內容、並且鼓勵校友返修等機制持續精進,以協助企業領導者們應對瞬息萬變的挑戰。
在變動成為新常態的時代,企業家和高階經營者唯有持續學習,才能真正引領未來。政大EMBA精準洞察企業所面對的新挑戰,透過知識力量成為企業成長關鍵助力,在全球變局中也能積累底氣,突圍創新、引領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