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越AI,越安全!臺中市府團隊如何「上行下效」,攜手企業打造智慧工安新未來?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09-25

瀏覽數 3,450+

營造業不再只是傳統工地,臺中市鼓勵業者運用科技,例如即時監測、預警系統與數據管理,建立防災網絡,守護勞工安全。
營造業不再只是傳統工地,臺中市鼓勵業者運用科技,例如即時監測、預警系統與數據管理,建立防災網絡,守護勞工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AI科技的浪潮現在也吹向營造業,這股創新力量甚至轉化為守護勞動者生命安全的盾牌。在過去,工地安全高度仰賴人力與經驗,如今,在臺中市政府積極推動以及產業對職安意識的響應下,市府團隊如何攜手產業,使AI化身「工安守護者」,從主動預警到精準管理,進而打造「越AI,越安全」的智慧化工安環境? 

臺中每年近2,500場建案,要加強預防職災卻有「這些痛點」 

「臺中市的建案數量,一年平均約2,500場,這還不包括那些未申請建照、難以掌握的小型修繕工程。」臺中市勞動檢查處科長曾吉宏道出公部門在監督上的巨大挑戰。因此,如何在眾多工地中,即刻辨識潛藏墜落、倒塌等高危害風險的案場,已成為政府預防職災的首要課題。

對於業界在職業安全環境的打造,營造業中區職業安全衛生促進會會長簡逢佑坦言,過去業界普遍存在「憑經驗、求方便」的傳統思維,許多安全措施被視為額外成本。

李秉展秘書長表示總會設有北、中、南區促進會,攜手推動營造業交流與職安提升,鼓勵業界共同成為守護勞工安全的共好夥伴。

李秉展秘書長表示總會設有北、中、南區促進會,攜手推動營造業交流與職安提升,鼓勵業界共同成為守護勞工安全的共好夥伴。

全國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生促進聯合總會秘書長李秉展也指出,業界應改變「事後諸葛」的心態,而應更重視「事前預防」的準備。被動應對的心態,不僅讓企業付出慘痛代價,更造成無數勞工家庭的遺憾。

透過「AI之眼」,如何洞察工安死角? 

不過,近年來AI浪潮襲來以及落地應用,讓許多行業發生質變。AI技術如同一雙銳利的眼晴,協助政府與企業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洞察風險。臺中市政府勞工局力推「金安心工程計畫2.0」,強化導入AI智慧科技作為重要輔助工具,成為科技賦能公共治理的最佳體現。

曾吉宏舉例,勞檢處透過跨局處合作,主動篩選出高風險工地後,對於高風險工地會加強檢查頻率,必要時也邀請職安專家至工地給事業單位輔導,從被動巡查轉為主動介入,此外透過「金安心工程計畫2.0」,評選出職安表現優良的工地,獲獎的事業單位也將公開表揚,希望透過這樣善的循環讓營造業有不同的文化。

除了政府鼓勵營造業導入AI科技來防範職災事件的發生,現在民間企業,運用AI科技也進入百花齊放階段,有不少大型營造廠已導入先進的智慧工安系統,李秉展就提到,像是有些工地有使用AI攝影機,即時偵測工作人員是否使用合適的個人防護具,一旦發現異常,現場廣播便會立刻響起提醒。

舉例而言,有營造業者在工地的電梯井及垃圾管道安裝AI辨識系統,判斷工作人員的裝備與行為是否合規,控制閘門啟閉及警示、發報系統,避免人員墜落、物體飛落事件發生。

不過,要做到AI科技防災自然需要額外成本,因此,李秉展也提到,除了大型工地會導入較高端的科技設備外,其實近來也有較為平價的安全感應設備,例如將「感應式廣播器」安裝在危險區域旁,人員靠近就發出語音提醒,簡單且有效的防災設備,就能讓安全看得見、聽得見。

營造業的科技運用日漸廣泛,透過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與流程設計可以協助工程人員精準做好安全準備。(圖為豐譽聯合工程之科技防災運用)

營造業的科技運用日漸廣泛,透過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與流程設計可以協助工程人員精準做好安全準備。(圖為豐譽聯合工程之科技防災運用)

科技防災仍是「輔助」,提升職安意識才是正解 

然而,科技並非萬靈丹,要真正能打造零災害環境,必須先在員工心中深植「安全文化」。

「科技是加分項,前提是基本的安全防護設施必須符合規定。」李秉展一再強調。他以日本經驗為例,「正確的順序是先有防護設施,再思考科技輔助」。也就是說,如果只裝了AI警報器,若實體防護措施未能確實落實,勞工仍身處職災風險。

因此,真正的職安升級,是一場由內而外的企業文化革新。簡逢佑提到,在其所經營的總福營造,起初要推行安全文化時,即使面臨內部質疑,他仍堅定地將安全工作場域視為核心價值。

他深知安全意識必須從教育訓練扎根,因此像總福營造承接偏遠山區的工程時,由於考量到當地團隊對特定工法較為陌生,因此先在平地打造1比1的「教育示範場」,讓工程人員充分練習、考核通過後才能到現場施作。此外,營造業中區職業安全衛生促進會也開設了泰語、越南語等外語專班的職安卡課程,確保安全資訊能無障礙地傳遞給外籍勞工。

簡逢佑說,推動職安,雖然初期投資的成本會很痛,但長期攤提下來,其實會發現是一項非常值得的投資。

營造業中區職業安全衛生促進會涵蓋苗栗、臺中、南投、彰化、雲林等縣市,簡逢佑擔任會長期間積極與各機關簽訂「聯合安全伙伴計畫」。

營造業中區職業安全衛生促進會涵蓋苗栗、臺中、南投、彰化、雲林等縣市,簡逢佑擔任會長期間積極與各機關簽訂「聯合安全伙伴計畫」。

又如豐譽聯合工程也在內部建立以「安全為優先」的工作文化,董事長謝佶燁將職安政策結合到實際運作內,鼓勵同仁改善、創新。他說,期望改變社會對營造工地的刻板印象,打造安全、整潔的工作環境,讓在工地現場努力的每一位勞工,都能驕傲地向社會大眾說「我們是推動國家社會文明進步的建設者」。

從政策引導到企業實踐 臺中透過公私協力邁向「零職災」未來 

從政府的政策引導、公協會的知識擴散,到企業的自主實踐,臺中市的AI科技防災之路,走出一條公私協力的路徑。對此,李秉展提到,目前在公共工程安全衛生項目編列參考附表中,可以編列科技防災的預算,將安全變成必要的成本,能促進將防災概念普及到每個工程之中。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長林淑媛表示,要達成「零職災」的目標,必須多管齊下,除了盤查外,更重要的是風險分級管理,因此希望以AI科技防災作為輔助,減少檢查人力的負擔,也與中區營造業促進會等策略夥伴合作,盼能公私協力,共同宣導、輔導,擴大職安守護的量能。

臺中市每年平均建案約有2,500場,背後是數萬名勞工與家庭的期待。然而,營造業的職災常源自最細微的疏忽,卻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這正突顯了防範的重要性──當冷冰冰的AI科技被妥善應用,它不會只是數據與監測,更是一句即時提醒、一層無形防護。

臺中市長盧秀燕更強調,必須與時俱進,妥善在法令規範下運用AI,並將AI技術實際落實在施政中。讓每一頂安全帽下的生命,都能多一份安心,也為城市與產業寫下更持久、更溫暖的永續篇章。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用旅人的腳步,朗讀永續的台中
數位專題

用旅人的腳步,朗讀永續的台中

台中,這座城市的轉型不僅是建設,更是對未來的深刻承諾。從每個細節中,向全球旅人展現永續理念與城市發展的無縫融合。每一步的探索,不僅是與自然的對話,更是對永續未來的堅定信念。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