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用藝術為地方說書、用AI為地方解題,共創地方新榮光!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09-25

瀏覽數 4,850+

即將於2026台灣燈會展出,嘉義縣透過「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正在創作富含在地文化意象的藝術作品。(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即將於2026台灣燈會展出,嘉義縣透過「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正在創作富含在地文化意象的藝術作品。(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2022年啟動至今邁入第4年的「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以藝術為載體串連18鄉鎮,以藝術工作坊深入在地居民日常,成為凝聚地方意識、強化在地認同的重要文化行動。2025年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嶄新開辦的AI創意夏令營,則讓文化藝術與新媒體科技的能量交會,培力在地居民與青年人才,要為嘉義點亮不一樣的未來風景。 

與在地對話梳理日常 共創藝術召喚榮光自信

今年邁入第4年的「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在北港溪流域的溪口、民雄、大林、梅山、阿里山等鄉鎮進行,集結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透過多場的藝術工作坊,即將催生13件藝術作品,個個有如小鎮的記憶容器,承載地方獨特的文化底蘊。「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策展人向家弘認為,透過藝術梳理嘉義的日常與歷史,將被忽略的地方故事化為動人的作品,「每個藝術作品都像是『說書人』,讓人重新聽見在地的美,感動土地的力量。」這些作品不是單向輸出,而是居民與藝術家共創的成果,讓6歲到90歲的居民都能參與,展現藝術讓社區共創的力量,更凝聚認同與自信。

策展人向家弘(右二)帶領藝術家,與各鄉鎮社區發展協會、學校、文史基金會等團體,共同爬梳在地文化及故事。(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策展人向家弘(右二)帶領藝術家,與各鄉鎮社區發展協會、學校、文史基金會等團體,共同爬梳在地文化及故事。(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有趣的是,今年13件作品來自不同鄉鎮,卻不約而同回應「族群與遷徙」議題:大林的曾經戲院繁華訴說小鎮昔日風采;上林社區的製糖記憶與外籍移工有了時代輝映;阿里山的石燈為開墾指路、涼亭催化族群共融的意象等,不僅豐富的文化脈絡被轉譯為作品,更透露可貴的多元友善精神。而藝術家透過多次走訪與居民對話,形成跨族群、跨世代的交流,也讓土地深刻滋養藝術。

今年的藝術作品與也將與2026台灣燈會串連,包括歷年的地方藝術創作,讓更多人看見嘉義的文化深度。向家弘強調,「再嘉義」以為期4年的扎實耕耘,展現翁章梁縣長的遠見與魄力,以串聯18個鄉鎮、累積近70件作品、百餘社區參與的深耕地方行動,不僅讓藝術成為地方陪伴與養分,也見證嘉義鄉鎮能以文化敘事參與世界的對話,召喚更多認同與自信。

AI創意夏令營 運用AI為家鄉解題、看見未來契機

不只以「再。嘉義」展現在地文化榮光,嘉義縣還要讓文化鏈結科技,以新生代創意為嘉義找出新的路!由嘉義縣文化觀光局主辦、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執行的「2025 AI創意夏令營」活動,30多位來自縣內各國中組隊,運用AI工具製作創業簡報、甚至開發產品模型APP,還能模擬商業模式,成果令人驚豔。同時,高中梯次團隊則為迎接明年3月登場的台灣燈會,應用AI工具提出觀光整合平台、結合節慶及文化觀光祕境,甚至創作主題曲、開發AI智慧導覽,推動嘉義文化觀光相當接地氣。

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引導學子創意發想,透過AI創意夏令營將文化科技向下扎根。(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引導學子創意發想,透過AI創意夏令營將文化科技向下扎根。(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嘉義縣正在從「農工大縣」邁向「農工科技大縣」,不僅從農業、工業帶出既有底蘊的文化軟實力,更要結合科技、AI來為百工百業的提升賦能價值。長期推動新媒體科技的地方育才、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計畫主持人鄒淑文表示,基地透過「AI文化科技創新學院」、「AI夏令營」與工作坊,與在地傳授科技工具,建構數位轉型突圍傳統。

她認為,中學生在AI創意夏令營中,學會運用AI完成任務、了解家鄉課題並解題,是為新世代打開未來想像與實踐夢想的通道。對於在地農二代、微型商家,則藉由工作坊來學習AI品牌設計、數位行銷,把產品推向更大的市場,也讓文化科技成為地方創新的推力。

「基地就像『水庫』,我們匯聚中央與各方資源,澆灌在地發展,並透過『以大帶小』打造在地嘉義隊,激發足以應對外界挑戰的創新量能。」她期許基地讓團隊成果落地與被看見,產生強大的鏈結效能,將鼓舞更多青年回鄉、留鄉發展。

AI創意夏令營亦帶領學員走出戶外,實際至蒜頭糖廠、羊角藝術村等田野間取材,激發創意靈感。(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AI創意夏令營亦帶領學員走出戶外,實際至蒜頭糖廠、羊角藝術村等田野間取材,激發創意靈感。(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提供)

嘉義縣府透過工作坊打造雙向溝通渠道,共創官方與民間雙贏的進步動能 

四年來,「再。嘉義鄉村藝術行動」讓嘉義18個鄉鎮之美重新被看見,亦激起在地居民對家鄉得自信感及認同感;而首創的AI創意夏令營,則用新媒體科技引領學子與時俱進,不只將科技創新力向下扎根,更將為地方產業加值賦能,進而看見嘉義的未來想像。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表示,這兩股看似不同的力量,實際上皆是透過官方與民間的雙向溝通,為在地居民及學子爬梳自身優勢、凝聚多方共識,進而建立「文化x科技」的獨有品牌。不僅是強化交流,更是展現在地軟實力的實績典範,也是為嘉義縣邁向國際奠下穩健根基。

以藝術為經、AI為緯,這些行動已逐步累積成地方自信,從居民的故事到青年的創作,嘉義正透過藝術與科技的雙重路徑,讓人們重新理解土地,讓青年找到留下的理由,讓人與地方再次連結,從嘉義出發,走向世界。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社區一家20年初心守護,讓臺灣更幸福
數位專題

社區一家20年初心守護,讓臺灣更幸福

20年前,秉持讓台灣每個社區重拾溫暖與幸福的初心,「社區一家」將每一個小小的改變凝聚成集體的力量。如今,這股力量已成為地方創生的重要引擎,推動台灣各地共同成長。未來20年,將持續在台灣各個角落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