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說明會 USR說明會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 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你不是寂寞,只是忘了「如何孤獨」:手機打破距離,卻奪走人們「這能力」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9-29

瀏覽數 23,900+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網路、手機讓人與人互動零距離,卻也奪走了我們享受獨處的能力。訊息通知源源不絕,寂寞卻從未離開。如果行程表一片空白,就彷彿自己毫無價值。現代人被娛樂刺激與資訊淹沒,甚至沒有空停下來思考:「我為什麼寂寞?為什麼焦慮?」其實,我們的寂寞與焦慮全都源自這一點:我們忘了如何「孤獨」。《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聚在一起高談闊論,卻無意聆聽別人的現代社會

尼采說:「你們的拚命工作只是一種自我逃避」。我們就從他批判的對象,也就是我們「自我逃避的模樣」開始說起吧。我們逃避自己的本領可不是蓋的。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這種狀態,不妨認識一下哲學家何塞.奧特加.加塞特(José Ortega y Gasset)。

奧特加是一位西班牙哲學家。哲學跟西班牙的組合很稀奇吧?但值得各位關注的,是他的著作《大眾的反叛》。奧特加分析了現代社會的特徵,並且從顯而易見的現象切入:城市的擁擠。

城市裡人滿為患,租屋供不應求,旅館一房難求,火車座無虛席,咖啡館裡萬頭攢動,公園裡散步者比肩繼踵,名醫的診療室裡病人大排長龍,劇院場場爆滿,海灘上也擠滿了戲水的人。尋找空間這件事,在過去根本稱不上是問題,如今卻幾乎成為日常的麻煩。

總之,人多得亂成一團。奧特加認為,一言以蔽之,城市的特徵無非就是人多。儘管城市裡聚集了擁有多元背景與屬性的人,但大家都一窩蜂地擠到相同的地方,彷彿這種多元性根本不存在。

也許有人會想:新冠疫情下遠距工作模式普及,或是移居外地的風潮,已經讓狀況有些改變。不過,只要大家能理解人對於「想要在場親身參與話題」的執念,那麼奧特加的論述至今依然適用。

各位可以回想一下,我們是如何成群結隊地關注熱門新聞與內容,或是總覺得不能錯過,非得稍微瞄一眼群眾談論的八卦?

無論在線上或是線下,這種「一窩蜂」的現象,正是我們社會的基本特徵。而奧特加依據這個觀察,進一步指出另一個重要的現象,這一點相當有趣,我們來看看他怎麼說:

相反地,現代人對這個世界已發生的,或即將發生的一切,都抱持極其明確的「想法」。如果自己已經具備了所有必要的東西,那麼還有什麼聆聽別人的必要?如今,聆聽的理由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判斷、發表意見,以及下結論。

(延伸閱讀│你今天FOMO了嗎?看別人生活比我精彩,為什麼會很焦慮?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人聚在一起,所為何事?

奧特加說,他們為的不是傾聽別人,而是自信十足地談論自己的思想。

在一片喧囂中,每個人只顧著高談闊論,無意聆聽別人。好似所有議題都與自己有關,對任何事都有「意見」,都要發表評論。遇到不怎麼在乎的社會問題,反倒當作不存在。在奧特加的眼中,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就是如此。

只要想想社群媒體上的情景、咖啡館裡的對話,以及熱鬧街頭上的路人群像,就會發現事實或許真的如奧特加所說。

人們只在乎自己,希望世界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運轉,一味關注自己的形象與發言,對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即使面對專家也大言不慚;相信偽科學的人,甚至根據神祕的理論嘲笑科學家是「資訊弱者」⋯⋯我們彷彿失去了對別人與世界的興趣。

接下來我們會發現,奧特加的論述有多麼無懈可擊。當我向別人介紹奧特加的言論時,無論是學生、上班族、自由工作者、大老闆、老年人,一定會出現「我懂,我懂」、「哦,那種人我遇過」這一類反應。目前還沒有人讓我失望過。

然而,讀到這裡,如果有人心想「沒錯,就是有這種人!臉皮未免也太厚了」,那麼,你並沒有發現,自己也正是奧特加所批判的現代人:認為奧特加所描述的與自己無關。

這剛好符合他指出的現代人特徵,也就是凡事都依照自己心中的「標準答案」去判斷、發表意見、下結論。奧特加希望大眾警惕的,正是這種姿態。

(延伸閱讀│遇上「自以為是」的人:沒必要戳破對方,但你可以「這樣做」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作者:谷川嘉浩,野人出版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作者:谷川嘉浩,野人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