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來自我們對自己有許多的不相信,也沒有學習怎麼好好照顧自己,才會讓我們在這資訊流通快速便捷的網路時代中,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與安全感。(本文節錄自《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一書,作者:王雅涵,以下為摘文。)
厭世代裡,同樣有非常多人沉迷在社群網站中,一部分可能跟我一樣,因為無聊和小小焦慮(面對困難的工作,想藉手機拖延一下);也有一部分,是害怕錯過了什麼訊息、害怕被遺忘。
他們一方面擔心自己沒在社群上分享有趣的限時動態,就會和人斷了連結,一方面也害怕自己沒注意到別人分享什麼,會錯過或沒參與到什麼重要時刻,心理學家稱這現象為「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
從大型聚會到小型對話,甚至是限動,簡單來說就是我全都要知道,以致被大量訊息淹沒,失去了自己的時間,焦慮與害怕的指數一直居高不下。
以下整理一些可能和FOMO有關係的言行,來自我對自己和一些年輕朋友的觀察:
當你的每一個決定都受到朋友、環境、社群媒體的影響,你就不全然是你了,你已經把自己的控制權交了出去。
其實這種焦慮,本質來自我們對自己有許多的不相信,也沒有學習怎麼好好照顧自己,才會讓我們在這資訊流通快速便捷的網路時代中,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與安全感。
特別是近年來,投資成為熱門的社群話題,你的情緒可能隨著某位分析師的貼文和相關討論開始起舞,害怕自己沒有跟上這波漲勢,或者沒來得及獲利了結,成了被收割的韭菜。只能說現代人成也網路、敗也網路,FOMO就這樣成了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比較來的,不是你的
事業成功家庭美滿,是大家都期望的事情,既然大家都在追求,那不免俗的就會有個模範出現,大至明星周杰倫、富商郭台銘,小至你的好閨密和親戚家小孩。
如果你剛好在這條主流的路上,30歲左右新婚小夫妻,工作領個兩個半月的年終獎金,時常帶著家人吃大餐打卡,過年期間總是出國度假,完全符合令人羨慕的生活,雖然你其實依然覺得薪水不夠花,但在很多單身族的眼裡,就夠令人羨慕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在追求的東西都來自於比較,我們想有個符合社會期待的「正確」人生,看起來才會很成功、很幸福,能夠證明自己的價值。
可是,比較是永遠比不完,總有人比我們好,久而久之,我們只顧著去追逐別人擁有的,而忘了自己真心想要的。
請試著停下比較的想法,先探索看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吧!當你抓住了自己真心看中的東西時,再怎麼比較,也不會讓你覺得不足。你會發現,我很好、你很好、大家都好,這樣就夠了。
足夠的安全感,讓我們更有能力去追求,不是追求大家覺得對的、好的,而是追求你所探索出來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