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倒數 最後倒數 訂遠見最佳時機,「兩年送一年」優惠只到9/30

培養孩子不怕被AI取代的能力:成功學習的核心面向是做到「這件事」

讓孩子的強項變得更強,專注之處得以茁壯。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9-23

瀏覽數 1,300+

《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學校一直一而再、再而三地測驗一套非常特定的知識,讓孩子寫出老師期望的答案。這些確實都是相當重要的能力,我不想要隱藏這一點,當一個孩子具備上述能力時,他們會不斷獲得鼓勵,像是得到優良成績。但可惜的是,這些能力不見得會對孩子往後的人生或職涯帶來助益。(本文節錄自《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一書,作者:卡洛琳.馮.聖安吉,商周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相信成功學習的一個核心面向就是讓強項變得更強。關於這個主題,英文裡有一句很棒的俗語:「有灌溉才有收穫。」(What you water, grows.)你在哪裡灌溉,那裡的種子就會因此成長茁壯。

我知道,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像印在月曆上的那種老生常談,但它當然可沒有這麼簡單。事實上,你很快就會發現它其中蘊藏了許多真諦。

而在我看來,這份真諦在學校並未獲得足夠的討論。相反地,根據我的個人經驗,我們的教育體制側重於3個焦點:

I.知識傳遞

II.比較

III.聚焦於錯誤與弱點(這一點需要予以修正)

我認為,這其中缺失了一個更加重要的焦點,那就是:更加仔細地審視孩子、嘗試發掘這一個獨特的個體在哪些地方能帶出獨特的強項,並且幫助孩子去認識、瞭解這些強項,尤其是如何運用並持續精進它們。我個人認為,這是我們必須帶入學校場域的一個核心焦點。

學校確實可以、也應該糾正孩子的錯誤,但前提是,我們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他們擅長做什麼、在哪些地方表現特別出色。唯有如此,我才能在讓孩子保有自尊的情況下討論他們的錯誤。

如果我們不這麼做的話,孩子只會一直不斷地經歷這種情境:我做作業、填滿考試卷、繳交寫好的功課,然後唯一得到的回饋是寫錯、被圈起來的地方。

對啦,有時候也會有「寫對」、被打勾的地方,或是「很棒」等評語,但通常最多只會看到打勾而已,更多重點都放在那份作業中寫錯的3至15個地方。很多孩子拿回改好的作業、看到這種情況時,會想說:「我其實根本什麼都不會⋯⋯或至少沒有什麼特別拿手的東西。」

學校一直一而再、再而三地測驗一套非常特定的知識與能力,包括閱讀、寫作、理解題目、快速理解,抑或是寫出老師期望的答案的能力。這些確實都是很棒、也相當重要的能力,我不想要隱藏這一點,但我覺得這個現象本身是一大問題。

當一個孩子具備上述能力時,他們會不斷獲得鼓勵,像是得到優良成績。換句話說,這些強項獲得獎賞,或是套用前面引用的俗語—被「灌溉」而更加茁壯。但可惜的是,這些能力不見得會對孩子往後的人生或職涯帶來助益。

(延伸閱讀│侯文詠:當需要「努力」的事愈來愈多,「好玩」成為我的避風港

真實人生中重要的事

在往後的人生或職涯中,實在很少會遇到跟考試類似的情境—必須針對特定的題目、於特定的時限內給出特定的答案。

【免費報名】與郝哥來場高空導讀會,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到時候,更加必要的能力將會變得完全不一樣,尤其是學校甚至不見得會提倡、「灌溉」的能力,像是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技能、自我組織等—這裡我還只是隨手舉一些例子而已。

讓我們來試想一下一個身懷絕佳社交能力的孩子。這個孩子對於自己的班級有正向的感受、看得出來哪個同學遇到困難、為別人挺身而出、具備強烈的正義感、有條理但或許動作稍嫌慢了點,而且擁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笑容,所以有他在的時候總能讓人覺得很自在。

我可以為這個孩子想出多種職涯可能性,而且是我們的社會迫切需要的職位,甚至連數位化都不可能將他取代。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機器人能夠成功取代具備上述這些強項的人。

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可以在五星級飯店的接待櫃檯擔任管理職務,並完美地掌握全局以確保上千位旅客感到舒服、賓至如歸。他可以管理大規模的幼稚園及其內部的許多團隊分支,也可以在醫院工作或擔任護理長。

這些可能性全都能歸功於他的出色強項,但學校並不會表彰這些能力,頂多在「群育」得到不錯的成績(如果有這個評分項目的話)。

這正是問題所在。現在,我們試著將問題加劇—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如果學校持續加劇這個問題,會發生什麼事。

試想,同一個孩子有讀寫障礙或數學學習障礙的情況,又或者單純在理解學校課程內容時遇到困境。

於是,令人難過的是,這個孩子會經歷好幾年的時間覺得自己只會犯錯,什麼東西都不會、什麼事情都辦不到。他會從這般悲劇性的學校表現成果中導出自我價值,再也無法發掘自己身上具備的其他優秀、重要的特質。

我深信,當我們無法跳脫物理科成績來向孩子指出他們究竟有多棒、他們的強項多麼有價值時,我們所導向的結果就是巨大的人才及社會損失。

我的願望是,每個孩子在完成學業、離開學校時,都能對自己有紮實的信心。可惜的是,就目前的現況來看,這件事只有可能會發生在那些具備本段開頭所描述的學術能力、並因此獲得良好成績的孩子身上。

不可諱言地,有時候我們必須挖得非常深才有辦法找出一項長處,但其實幾乎都一定找得到。如果你願意採取這條途徑,就會發現──

當我們—也正因為我們—不再試著糾正弱點、而是將重點放於長處時,成功將以出乎意料的速度降臨。

這正是為什麼認識並順應孩子的強項如此重要。唯有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強項時,他們才有辦法匯聚力量以面對挑戰。

(延伸閱讀│頭腦好不代表很會念書!哈佛學生都有一項特質:「RQ」高

《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德國名師教你使用成長型學習思維,找回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與專注力》,作者:卡洛琳.馮.聖安吉(Caroline von St. Ange),商周出版

《教出自主學習的孩子:德國名師教你使用成長型學習思維,找回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與專注力》,作者:卡洛琳.馮.聖安吉(Caroline von St. Ange),商周出版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