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史丹佛研究一表看懂:能讓器官「凍齡」的人做了哪些事?

林士蕙
user

林士蕙

2025-09-11

瀏覽數 300+

能讓特定器官「凍齡保青春」的人,有一些共通特徵。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能讓特定器官「凍齡保青春」的人,有一些共通特徵。僅為情境配圖,shutter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習近平普丁談論用器官移植維持「永生」,引起外界熱議身體各器官的抗老議題。不過移植並非人人能做到,有時即便有錢也難如願,有無平日就保養好體內各器官的好方法呢?史丹佛醫學院引領團隊,今年發表最新研究:從4.4萬人樣本庫分析出,包括大腦、心肺等人體內11種器官的生物年齡判斷方式。除了可讓民眾關心大腦防失智,此篇論文更全面掌握器官保養知識。因為他們完整觀察到,能讓特定器官「凍齡保青春」的人有一些共通特徵!至於器官早老的人又發現跟哪些有害行為相關性很高?個別器官衰老跟「斷崖式衰老」有何不同?一文與表格全面解讀。

習近平150歲迷思:器官「抗老」只能靠移植?

日前在中共93閱兵典禮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的一番對話,引起外界熱烈討論。因為習近平提到,人類壽命有機會活到150歲,而普丁則推薦「器官移植」,認為這能讓人獲得永生。

不過,在醫學持續進步的現在,我們的身體器官老化後,真的只能靠移植來回春嗎?其實不一定,像是近年新興的再生醫療,就已經提出不少替代的解方。

根據史丹佛大學2025年發表在權威期刊《Nature Medicine》的最新研究顯示,有些人體內的器官,明顯比一般人「更凍齡」。這可能和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關。研究團隊發現,那些體內器官生理年齡明顯比同齡人年輕的人,普遍具備一些共通的生活行為特徵。

這些特徵,有機會成為器官抗老、維持青春的養生之道,也讓人開始思考,與其等到器官衰老後靠移植,不如現在就開始養成好習慣,從根本延緩老化。

史丹佛研究如何解讀器官生物年齡?與長壽關係?

這個研究,是由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魏斯柯瑞(Tony Wyss-Coray)教授領導團隊完成。他們使用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約4.4萬人的血液樣本,從中分析出約3000種來自各器官的蛋白質資訊。

史丹佛團隊據此界定出人體內如下11種器官的特定蛋白質資訊,再用機器學習分析出每個人體內11種器官的生物年齡:

1. 脂肪組織 

2. 動脈 

3. 腦 

4. 心臟 

5. 免疫系統

6. 腸道 

7. 腎臟 

8. 肝臟

9. 肺臟 

10. 肌肉

11. 胰臟

這其中,他們確實發現每個器官所屬的關鍵蛋白質,會隨著年齡而變化,但是決定蛋白質老化的因素,每個器官並不一樣,而且也未必會互相影響。例如:一個人有早老的心臟,不代表他的大腦或者肝臟也是一樣早老;因為決定心臟、肝臟老化的特定蛋白質跟大腦不一樣。

遠見邀你到基隆塔走走>>【免費報名】0927每日美日 — 凌宗湧的花草哲學

另外,每個人的器官生物年齡,也不一定符合我們證件上的年紀。研究團隊將這些人的器官生物年齡與證件上的出生年齡比較,發現有些人某些器官健康狀態極佳、生物年齡明顯比自己的實際年齡年輕,也有人明顯早老。

不過,如果一個人體內有太多器官衰老速度高於同齡人,死亡機率確實會大幅增加。根據史丹佛團隊推算,擁有8個以上早老器官的人,死亡機率是常人的 8.3倍。

至於長壽的人,哪些器官相對年輕呢?實驗團隊成員Hamilton Oh博士受訪彭博時表示,只發現大腦與免疫系統相對「青春」的人,明顯較長壽,可以推測這兩個身體重要部位對於我們的健康與壽命影響巨大。

個別器官早老的人,會發生哪些事?

至於他們發現特定器官老化程度最嚴重,屬於同齡人中這個器官老化速度最驚人的前6%到7%的「早衰組」,追蹤這群人17年來的數據,結果發現容易得到哪些疾病,值得其他器官早老的人警惕。

首先,近年全球對於防治阿茲海默症與維持大腦健康相當關注。史丹佛團隊也透過這次研究結果,再度發現,若受測者是擁有極度早衰的大腦,罹患各類失智症的機率,確實比同齡人機率明顯高,細節可參考此篇文章。 

至於不只大腦的11個器官早衰影響呢?可參考以下從論文中整理出的表格,表內註明「直接」,指的是該器官早衰,直接影響會罹患的疾病。「連帶」則是該器官老化後,對其他器官帶來連帶影響可能罹患的疾病。

簡單來說,擁有 2至4 個「極度早衰」器官的人,幾乎在許多慢性病上,風險都顯著升高。像是心臟、腎臟和肺的老化,就會引發連鎖反應。這可以從表格中發現:例如心臟早老的人,除了最直接的效應是容易罹患心臟衰竭,也容易因連帶影響得慢性腎病;同時腎臟是屬極度衰老的人,不只容易得慢性腎病,也會因為連帶影響容易心臟衰竭。從這樣的觀察可推測,心臟、腎臟與肺的保養不能只關注其中一個,得一起來。

器官早衰的人容易罹患的疾病
早衰器官類型容易罹患疾病
直接 阿茲海默症、失智症
心臟直接 心臟衰竭、心房顫動
連帶 慢性腎病
腎臟直接 慢性腎病
連帶 心臟衰竭
直接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連帶 心臟衰竭
胰臟直接 第二型糖尿病
連帶 慢性腎病
肝臟直接 慢性肝病
連帶 第二型糖尿病
動脈直接 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
免疫系統直接 類風濕性關節炎
連帶 第二型糖尿病
腸道連帶 第二型糖尿病
脂肪組織連帶 第二型糖尿病
肌肉連帶 心臟衰竭
資料來源:史丹佛研究
資料整理:林士蕙

各器官的個別老化,跟「斷崖式衰老」有何不同?

不過,許多人也聽過「斷崖式衰老」,和這次新研究的器官生物年齡有何差異?首先,這個概念是由史丹佛大學基因組學與個人化醫療中心主任、遺傳學家斯奈德(Prof. Michael Snyder)所提出。他在接受《衛報》專訪時指出,確實有不少人在某些年紀會突然出現一連串健康警訊,像是皺紋變得明顯,或者一下子冒出多項健康問題,這些都可能是「斷崖式衰老」的表現。

斯奈德的研究追蹤了25歲到75歲人群中,數千種不同分子的變化,結果發現約在44歲和60歲時,分別出現了兩波集體性的老化加速現象。第一波主要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分子變化有關,同時人體代謝咖啡因、酒精和脂肪的能力也會下降;第二波則和免疫調節、碳水化合物代謝以及腎功能退化有關。

一些特定器官在「斷崖式衰老」前就已初老

不過,史丹佛醫學院近來提出的「器官生物年齡」概念,指的是人體內單一器官的老化或凍齡情況。研究指出,人體的整體老化,雖然會在「斷崖式衰老」階段較明顯,但每個器官的老化速度並不一致,有些甚至在40歲之前就已開始退化。

這也意味著,我們不能等到中年後才想補救。有不少醫界專家提醒,該從年輕時就開始累積健康資本。

能讓器官「凍齡」的人,有哪些特點?「早衰」的人又做了什麼?

史丹佛團隊於是又進一步從這些樣本的健康與行為數據,去研究導致器官凍齡或早老的線索。他們發現某些人之所以特定器官生物年齡「凍齡」,或早衰是有一些共通的行為特徵。研究團隊指出,像是吸菸與飲酒過多,果然是肺臟與肝臟早衰的人常見生活模式,這個觀察結果可說不意外。

不過需注意,這些研究觀察是以「相關性」而非「因果關係」的邏輯提出。團隊觀察到4.4萬人的某些行為,和他們某些器官能常保青春凍齡或者早衰有關,並不代表這些行為直接導致了結果。

從如下表格中,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線索:例如:大腦、胰臟與腎臟比同齡人相對「保青春」的人,會攝取不少健康補充品。一些停經後的婦女肝臟的生物年齡較年輕,有補充雌激素的習慣。另外,肌肉比起同齡人「凍齡」的人,平日更常做劇烈運動也讓人發現運動的重要性。

器官凍齡或早衰的人,有哪些行為特徵?
器官與年輕化相關與加速老化相關
補充劑:布洛芬、葡萄糖胺、魚肝油、綜合維他命、維他命C無特定因子
腎臟補充劑:布洛芬、葡萄糖胺、魚肝油、綜合維他命、維他命C無特定因子
無特定因子吸菸 (影響最顯著)
肝臟停經後婦女:補充雌激素飲酒
動脈停經後婦女:補充雌激素無特定因子
胰臟補充劑:布洛芬、葡萄糖胺、魚肝油、綜合維他命、維他命C無特定因子
肌肉劇烈運動無特定因子
資料來源:史丹佛研究
資料整理:林士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