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350萬人膝蓋退化無力!醫警告出現「這3症狀」就要小心

中央社
user

中央社

2025-09-06

瀏覽數 4,55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因為運動、工作型態或體重等因素,全台逾350萬人面臨膝蓋不舒服困擾。醫師提醒,若有久坐起身時感到膝蓋無力、疼痛、發出卡卡聲等狀況,尤其彎曲時覺得卡住,應儘快就醫。

退化性關節炎是高齡族群的常見疾病,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書豪今天在衛教記者會中簡報指出,58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受影響,70歲以上更高達70%。

不過現代人因體重過重、運動傷害或姿勢不良,同樣可能讓膝蓋提前退化。張書豪表示,根據統計,全台已有逾350萬人長期受膝痛困擾,每年超過3萬人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根據症狀輕重,張書豪解釋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或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保守治療,但若持續惡化,就像「在破洞屋頂貼膠帶」,終究治標不治本,仍須考慮人工膝關節置換。

雙和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黃錦前指出,人體站立時有超過6成重量集中在膝內側,因此大部分患者都是內側磨損。這類病人其實很適合半膝手術,不需要整個膝蓋都換掉。

黃錦前提醒,若出現以下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分別為久坐起身時需「熱機」才能走動、膝關節疼痛、卡卡聲響,嚴重時膝蓋腫脹、積水,表現症狀為膝蓋無法完全彎曲或感到卡住。

「保庇天后」藝人王彩樺現場大跳「改良版16蹲」,展現動感活力。她分享個人「護膝」經驗,因為常拍戲、上綜藝節目而久站、跑跳,加上為了節目效果「綜藝摔」,膝蓋是最操勞的地方,閒暇時會拉筋或伸展。

王彩樺提到,很多人和她一樣,以為人工膝關節只能全換或害怕開刀,就選擇咬牙忍耐,但現在已有新的手術方式,能少一點傷害、多一點便利,提醒民眾別等到痛到受不了才就醫。

本文轉載自2025.09.02「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訂遠見雜誌,讓你每月掌握趨勢、拓展視野;39週年慶限時優惠,不容錯過!
動起來的 ESG
數位專題

動起來的 ESG

運動和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有什麼關係?「動起來的ESG」,不僅是將運動和ESG相結合的創新思考,更是我們對未來企業永續發展的探索。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