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位米其林三星主廚安成宰,與台灣三星電子跨界聯乘,從軍旅到Fine Dining餐廳廚房,再到螢光幕前,安成宰不斷切換賽道、挑戰自我。他向《遠見》透露MBTI是極為少見的INTJ,這如何影響他的人生哲學?首度跨界手機產業,「三星」主廚如何與三星手機迸出火花?
賓客談笑風聲,氣氛高雅和樂宛如伊甸園,通往餐廳的門一關上,空氣瞬間肅殺凝結,分秒必爭如「地獄廚房」。「如果我把廚房裡的樣子帶回家,肯定會被家人趕出去。」第一家奪下韓國米其林三星偉業的餐廳MOSU Seoul,其創辦人兼主廚安成宰(Sung-jae Anh)邊笑邊說。
他因《黑白大廚》中冷靜而絕對精準的魅力,一夕間全球爆紅。「少即是多」是他奉為圭臬的哲學,曾因參賽者加入花瓣妝點菜色,但對於風味沒有加乘效果,而將晉級資格暫時保留;他對於精準的追求近乎冷酷的程度,令參賽者即便比賽結束後,路上巧遇他都忍不住退避三舍。
以如此「極致理性、完美無瑕」形象深植人心的安成宰,接受《遠見》專訪時透露,他希望觀眾對他的認識,並非定調於節目中的印象,「《黑白大廚》中的樣貌,並不是我人生的全部。」
尤其,節目爆紅後,他收到許多眾多合作邀約,但因為保有自己的堅持,他對於合作品牌精挑細選,「我當時在想,我也有我『價值』所在。為了守護那份價值與價值觀,我能做些什麼呢?」
最終,他於2月創辦個人YouTube頻道,並與已有信任基礎的《黑白大廚》團隊合作,內容包括邀請藝人大啖美食、推薦餐廳的單元,也不乏打拳擊等更貼近大眾的日常生活。
「對於精緻餐飲(Fine Dining)的主廚,大眾往往有一種鮮明的『刻板印象』。我想展現出,我是一個擁有多元興趣、嘗試不同事物的人。」這樣的嘗試不僅是他對於個人品牌的重塑,也在於他想帶給大眾對於Fine Dining的不同想像。
跨界聯乘的雙極人生
在料理職人的身份外,安成宰近來更正式簽約跨足演藝圈,並首度與手機產業業跨界合作,擔任Galaxy Z Fold7、Z Flip7旗艦摺疊系列品牌大使。
他驚豔於三星手機的輕薄外型,卻配備有強大AI功能與兩億畫素的鏡頭,不僅可精準記錄料理作品的樣貌,也可利用Galaxy AI輔助搜集資料、研究食譜、整理筆記,並透過大螢幕同時進行各種多工處理。
身為一絲不苟的料理職人,安成宰對於AI與科技的使用也相當講究,擁抱科技,卻同時保持清晰的自我原則。他形容AI是把雙面刃,能帶來效率與創新的可能,但應避免錯誤使用或過度依賴,「所謂依賴,就是指不再思考。一旦開始依賴它,判斷是非對錯的方向感可能就會產生變化。」
在創作核心上,他堅持以人的情感與經驗為主導,「即便我可能會犯錯,但我認為,能感受到溫暖與誠意的食物,才是最好的料理。」尤其,在極度「人本」的Fine Dining領域,如何保有料理的溫暖與靈魂,讓食物不只是溫飽,而是故事與情感的延續,是吸引頂尖饕客的關鍵。
廚房如戰場!「切換開關」是學問
好的料理可以抓住一個人的胃,而因享受美食相聚、共度美好時光,能令一桌的人流連忘返。而極致溫暖的Fine Dining料理背後,往往是一群紀律嚴明的料理職人,將溫度、熟度、調味都掌握到分毫不差。
其實,在展開廚師職涯之前,安成宰曾有一段在伊拉克的軍旅生活,也許是從軍的歷練,讓他善於「On and Off」的角色切換。
他的好友、美食作家謝嫣薇曾於文章中分享,她於2019年曾到訪首爾MOSU,團隊紀律嚴明、治軍嚴謹的樣貌令他印象深刻。那天好友們用餐完後繼續暢聊,赫然發現已幾近午夜,趕緊結帳離去。步出店門後她才發現,MOSU的員工竟仍在廚房安靜待命,等待饕客用餐完畢,才開始刷洗廚房、整理環境。
安成宰直言,這對他來說就如同「切換開關」般理所當然,「客人在與不在時,我們的動作必須不同,我們的能量也必須不同。」
這樣的堅持,與他對於Fine Dining的詮釋息息相關。他笑說,聽到客人回饋「餐點很美味」當然會很開心,但他最喜歡聽到的,卻是「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難以忘懷的時光」。他希望為每位走進店裡的人,打造一段忘卻煩憂,盡情享受美食的寧靜片刻。
這樣的堅持,讓精緻餐飲不只是味覺饗宴,已昇華至沈浸式體驗與記憶的層次,透過無可挑剃的美食與服務,打造人生中值得珍藏的吉光片羽。他笑說,儘管團隊會盡力達到這樣自我要求,但也不能太常發生「暢聊超過營業時間」的例外情況,「不然加班費太昂貴了!」
INTJ的千面主廚
隨著近年從廚房內走向螢光幕前,安成宰的身份光譜被無限拓寬,從主廚、品牌經營者,到如今的演藝圈新星,他似乎樂於在多重宇宙中穿梭自如。
當被問及未來五年有什麼料理與演藝事業的計畫時,他坦言並不習慣逐項列出未來的藍圖,他更專注於「活在當下」,這背後藏有他一慣的「安氏哲學」,「有時候當你什麼都不規劃時,回頭看反而會發現自己走得比想像中更遠。」
他也補充,儘管不常規劃,但MBTI屬於INTJ的他,心中一直有著堅定的「目標」,願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付出「最大的努力」。訪談中他沒有明說,但或許便是他一直強調,「堅守廚師的本質」,極力推廣Fine Dining文化,帶給饕客更多美好的料理與時光。
味蕾的台灣漫遊,大啖十碗牛肉麵
而這份對「美好時光」的追尋,也體現在他對台灣的細膩情感中。對他而言,「台灣感性」的核心,是人的親切與單純。這份溫暖,讓他數次踏上這片土地,卻總是用最「不安成宰」的方式來探索,關於台灣料理的味道。
台灣料理在歷史上與廣東菜有著深刻的連結,卻又在落地生根後,巧妙地融合在地風土,發展出獨特的香氣與味道。他認為,這種在傳承基礎上不斷創新的精神,正是台灣美食的迷人之處。
他笑說自己不愛遵循美食攻略,更享受隨性漫步,憑直覺鑽入巷弄小店,展開一場最原始的文化數據採集。「好不好吃是其次,」他說,「重要的是親身感受文化。」
在這場味蕾的漫遊中,2018年來台旅遊時,他曾為了一碗牛肉麵,一連探訪了十多家店,他也笑說吃了很多滷肉飯,只為洞察這些庶民小吃其細緻而多變的風味光譜,「我喜歡一家一家吃,感受其中存在的多樣性,這就是我享受一個新城市的方式。
他也對台中的靜謐與茶文化深深著迷。訪談的最後,他眼神發光地聊起下個目標——台南,那座聽說蘊藏著無數優質食材的古都,正等待著這位千面主廚,前來發掘下一個創作的靈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