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加速赴美設廠,面對成本高漲、人才短缺與文化差異等挑戰,仍選擇迎難而上,展現強大執行力與團隊合作精神,在亞利桑那穩步落地,開拓「美國製造」新局。
「砰!」一聲巨響,嚇到正在停車的漢翔美國總經理張朝枝。他誤以為自己壓到異物,抬頭看才發現,是隔壁球場的高爾夫球飛撞到公司外牆上。
第一天到美國亞利桑那州上班,居然就收到這樣的「見面禮」。張朝枝更訝異的是,鳳凰城打18洞只需10幾美元,和Safeway超市裡的藍莓和櫻桃一樣平價得不像話。
但,美國可能再沒其他東西是便宜的了。台灣航太龍頭漢翔,「順應川普2.0國際情勢」首次赴海外設廠,投資1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3億元)買下1100坪廠房生產發動機零件,從人力到車銑床五軸等工具機,「都比台灣還要貴,」張朝枝說。
鳳凰城的夏天乾熱爆表,最好早上9點進冷氣房後就一直縮到傍晚再出門。台灣製造業來此,極容易水土不服,面前是成本、人才和法規三座大山橫亙在眼前,外加一條文化差異的鴻溝。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