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那種緊張和喜悅,我小心翼翼地嘗試了20多年來第一次的一個人旅行後,發現實際上,50多歲可能是一個人旅行的最好時機。這可能是最強也是最後的一個人旅行適齡期。首先,經歷過種種人生甘苦酸甜,自己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大人。很清楚自己有多少錢,可以怎麼花。如果真的有事,還有足夠的體力可以跑掉。(本文節錄自《終於一個人去旅行》一書,作者:山脇璃珂,大田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能夠一個人旅行嗎?
開始想嘗試一個人去旅行,是因為發生在去台灣台南團體旅行的途中,被人問了一句話的緣故。
那時我49歲,正好是工作繁忙的時期。被一個認識的台南人邀請參加團體旅行,我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所以沒有做任何準備,甚至沒有看旅遊指南,就跟著參加了。
因為人數眾多,我認為不發表意見可能會讓行程更順利,所以在旅行中沒有堅持自己的主張,只是跟著旅行團走。
在某個時候,由於某種原因,我必須一個人回旅館時,同行的人一臉認真地問我:「你一個人應付得來嗎?」
咦?問我?自己看起來像是不能一個人回到旅館的人嗎?啊?欸?我有點困惑。但是再想想,可能因為我看起來像是一個需要依靠的人,所以他們才會這麼問。
我對他們的善意關心感到驚訝,同時也感到沮喪。「我,一個人應付得來嗎?」我捫心自問,然後向著旅館走去。
回顧起來,像大部分泡沫經濟世代的人一樣,我也喜歡旅行,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到處去玩。大學畢業後,也開始了所謂的一個人的旅行。
從外表來看,泡沫經濟時代的20幾歲年輕人可能給人的印象是: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實際上,他們是廣告台詞中那個「24小時都能戰鬥」的一代。
他們大多數人都工作到很晚,並且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所以,我和大學時代的朋友很難找到共同的休息時間,結果我也開始了一個人的旅行。我想,那時候年輕,不知道害怕。
然而,到了結婚後,就總是兩個人一起出遊。我們兩人都非常喜歡旅行,和他在一起,可以享受任何事情,無論多麼無聊,都可以找到樂趣(我想這就是結婚的原因)。準備的工作量減半,緊張感也減半,行程變得更加輕鬆。
然後,快到50歲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已經變成了一個會被人問「你一個人沒問題吧?」的人了。
(延伸閱讀│70歲奶奶用行李箱代替拐杖:要活得讓兒女覺得「爸媽此生很不賴」)
難道我已經不能獨自去旅行了嗎?
再來,一個人的旅行能持續到什麼時候呢?就因為在台南被問的那句話,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剛好說到小孩從大學畢業的事情。所以我就問她有沒有恢復獨自自由的旅行?她回答說:「我以前常常一個人旅行,但我覺得現在完全做不到了。我本來不想帶孩子去旅行,但現在我覺得如果沒有和孩子在一起,就去不了了。我是不是很糟糕啊?」
「不,一點也不。但我們還能一個人旅行的時間可能只剩下15年了。讓我們恢復一個人的旅行吧!」不管不顧地我自己就先說了出來。
「也許一個人旅行這件事只能做到65歲。」「如果能一個人旅行,我覺得會更有自信。」「能做到,我們能做到。」不知為何我們就互相鼓勵起來,謎一般地決定一起進行一個人的旅行,然後掛斷了電話。
當然,即使我們不能一個人旅行,也沒關係,誰也不會有什麼困擾。但是,如果我們能做到的話,會變得更好?來試試看吧,搞不好會很有趣。最重要的是,我想成為能享受一個人旅行的自己。
不知為何,突然就有了一種強烈的想法,現在就是試試一個人去旅行的時候了。
最強也是最後的一個人旅行適齡期
帶著那種緊張和喜悅,我小心翼翼地嘗試了20多年來第一次的一個人旅行後,發現實際上,50多歲可能是一個人旅行的最好時機。
這可能是最強也是最後的一個人旅行適齡期。
首先,經歷過種種人生甘苦酸甜,自己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大人。雖然有點遺憾,但已經不會做出魯莽的行為。能自知分寸,(應該會)適時對自己說「等等」。
很清楚自己有多少錢,可以怎麼花。
如果真的有事,還有足夠的體力可以跑掉。另一方面,能夠很好地掌握自己的體能狀況,不會做出無理的行為。
如果發生了什麼問題,也能判斷接下來該怎麼辦,並且能做好準備以防萬一。
因為已經有了相當多的經驗,所以在旅館或餐廳我不會感到害羞。而且,我很清楚自己不喜歡什麼樣的氛圍,所以可以提前避開。
不會喝得爛醉,也不會暴飲暴食。不會輕易墜入愛河(只有我這樣嗎?),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而且到了這個年紀,有沒有覺得有點厭倦群體活動?當有點累了,有時候一個人,反而會感到放鬆,安靜下來。一個人去美術館,慢慢讀本書,看場電影,實際上,一個人的時候很享受,有助於心靈平靜。
其實,和朋友一起旅行雖然很有趣,但也相當辛苦。有些人喜歡在平日出遊,有些人則偏好週末,每個人的時間都不同。家庭結構和經濟狀況也各不相同,因此調整旅行的期間、目的地和方式都很困難。
即使是選哪家旅館也會遇到困難。不僅是因為大家的喜好不同,價格和地點也都需要考慮,要滿足每個人的希望真的很困難。
那麼,為什麼不嘗試一個人旅行呢?不要錯過最適合一個人旅行的年齡,這將成為你未來人生中的營養──我彷彿是聽到了天籟。
(延伸閱讀│旅行後的「歸巢儀式」:原來我不是喜歡旅行,而是「這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