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疲憊的旅行中回到家,你第一件事會做什麼?東西放著,洗手換衣服,找東西吃,或者好好洗澡睡個覺?很早以前我意識到,自己有一套「歸巢儀式」。不管是深夜歸國,還是白天返家;不管是剛結束一整個月的旅居,或單純兩天一夜的小旅行。這套「歸巢儀式」必定在我回到舒適圈後,洗手換衣服,上個廁所,立刻發作。(本文節錄自《不只是旅行》一書,作者:柚子甜,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會把行李箱打開,裡面的髒衣服全數拉出來,分成深色一堆淺色一堆,抱進洗衣機,讓它們和泡沫盡情翻攪。隨即拎著盥洗包進浴室,牙刷牙膏擺回架子、隱形眼鏡藥水緊挨在側。打開浴櫃,髮箍和眼鏡塞回原處,再砰地一聲關上門。
走回行李箱蹲下,一一拿起雜物:筆電、手機、閱讀器、耳機、充電器、筆記本、腳架、拖鞋、水壺、防蚊液、遮陽帽等等,來來回回地折返幾次,填回它們在家裡本來的位置。快沒電的3C產品也像緊急輸血一樣,一件一件接上電源。
最後終於噓一口氣,我會拿罐酒精,把行李箱裡裡外外噴一遍。再拎著它爬上椅子,推回櫃子最頂層。我的「歸巢儀式」才終於告個段落。
曾經有幾次我疑惑,這種幾近「歸位強迫症」的行為,背後動機到底是什麼。
明明舟車勞頓後,身體最需要的是休息,也沒有急著使用行李箱裡面的東西。但無論飛了多少小時、最後幾點到家,我都非得把這些東西歸位,才覺得完美結束了旅程。
在某一次「歸巢儀式」中,我仔細地覺察內心。赫然發現,急著把生活塞回刻度內的我,其實是在追求一種「安全感」。
旅行,畢竟是打破舒適圈的行為。旅途上有太多不確定性,有太多的妥協。常常累了沒有床躺,只能先將就坐路邊歇口氣。餓了沒有合胃口的食物,只能隨意買點零食果腹。
高敏感族在新環境不易入睡,半夜突然有陌生聲響,都能讓我心臟狂跳。門口經過的腳步聲,也會讓我焦慮,想著門鎖是否有確實鎖上。
那短則幾天,長則數週的時間裡,好吃好睡常常變成一種奢求。探索世界的成本就是忍耐,我為數不多的安全感,也在過程中流失殆盡。
我的歸巢儀式,就是在名為「旅行」的失控後,將生活納回「安全」的心理儀式。
回到家那一刻,看著四周早已住膩的環境,將行李箱四散的東西,一件件安放回恰如其分的位置,都會心滿意足地,發出那句陳腔濫調:「還是自己家最好。」
只不過這個「蜜月期」,通常不過三五天。過了一段時間,我又會開始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再度看見生活的不美好之處。
一下子厭惡地板不夠乾淨,一下厭煩台北的天氣陰冷濕雨。一邊抱怨都市裡的噪音遍布,能量雜亂,一邊用力甩上氣密窗。吃飯時抱怨東西貴、買食材又嘆氣超市蔬果無滋無味。嫌棄都市屋子太小像牢籠,住處離大自然好遠,路上車子好急躁。
於是幾天前,還在喟嘆舒適圈的美好。但當「安全」回來了,我又開始嫌棄自己不「自由」。
那時候,我會非常想念旅行時的自己──自由到常常只訂了交通和旅館,其餘什麼都不規劃,到當地再見招拆招。很多事情可以不計較、怎樣都可以、遇到困難也樂呵呵地面對。
吃到不好吃的東西?沒關係,當作是一種特殊體驗。遇到很差勁的服務?回去當笑話和朋友說。遭遇到很驚險的事?天啊,我竟然能挺過來,我超強的!
在「旅行」這種特殊條件下,人很容易變得無所謂。遇到倒楣事也可以當新鮮事,會安慰自己:「反正很快就回去了」、「就當一次經驗」,不會像平常一樣緊緊抓著不放。
但是說穿了,這種「不計較」、「怎樣都可以」的豁達,也只是透過陌生環境,達到假性的「自由」。
而畢竟不是真的不計較,只是用「我在旅行嘛」來麻痺,因此過程中,安全感也會一點一滴地被磨損。
而磨損殆盡時,差不多也要回家了。於是一回到舒適圈,立刻就透過「歸巢儀式」,去填補那份破碎不堪的安全感。
我想我明白了:
我喜歡的不是旅行,而是看似「自由」的自己;我眷戀的也不是回家,而是感到「安全」的瞬間。
但是,這種建立在「因為是旅行」而不計較的「假性自由」,真的是我要的嗎?
而被旅途消磨殆盡,回到舒適圈的「假性安全」,又是我追求的嗎?
我隱約感覺這兩個都不是真的,但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於是,我繼續上路。
(延伸閱讀│旅行歸來上班一條龍變一條蟲?讓你保持熱情的7種方式)
10個在旅行中修行所收穫的禮物
●每個人踏上旅程的理由,不一定都是光明的。但只要能讓坐困愁城的人喘口氣,旅行就有它的意義。
●盡力活出夢想的頻率,其實就是在跟老天呼喚:「這是我想要的,請給我更多」。
●有些屬於生命本能的需求是無法取代的,例如「連結」的需求。
●注意力在哪裡,能量就流向哪裡。注意力收攝回自己身上,能量自然形成一層穩定的保護罩。
●我要解開名為「別人怎麼看我」的鎖鏈,放這樣活了一輩子的自己自由。
●真正感受過「人會死」的人,其實更渴望的是深刻地活著。
●慎選一起踏上旅途的人。過程中學著不委屈,就算計畫偶爾不圓滿,內心還是可以很滿足。
●只要散發著友善的頻率和對世界的好奇心,就是一種最好的邀請──頻率本身是一種觸媒,甚至超過言語。
●好好生活,好好調養身心頻率,時常練習覺察,你也會漸漸成為能轉化壞運氣的人。
●旅人在旅途中,會變得堅強又脆弱。被迫放下舒適圈的資源和控制力,把自己拋在需要他人的地方;卻從一次次地敞開中,又變得更加柔韌與圓滿。
(延伸閱讀│再窮都要旅行!旅人作家:旅行是人生中場的解藥,也是活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