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12日放榜,驚傳今年連台大法律系都還有缺額。另外,《面試趣》平台公布了2025年大學畢業生薪資排行榜,理工見長的陽明交大、清大與成大分列為Top3;至於學群涵蓋理工、醫學與文科的台大竟只能排到第五,不少人推測平均值是被文組台大生拉低。當AI時代來臨,外界認為文組科系前途不妙,薪水行情似乎也真的不好。到底大學怎麼選?文組學歷還有用嗎?身為前外商人資的我看法相對正面,加分方法還是不少,就讓我來分享一些真實個案。
近期《面試趣》平台公布了2025年大學畢業生薪資排行榜,其中陽明交大以平均月薪52680元、年薪約74萬元,成為最高薪的名校。清大、成大與台科大緊追在後。雖然台大仍是不少人的第一志願,但薪資排行僅居第五,原因據調查單位分析,是因為台大的學群包括文、理、工、醫較為多元,可能被一些較弱勢給薪領域拉低。值得注意的是,醫工、AI等熱門科系成為高薪關鍵,反映出產業趨勢與雇主的重視方向。
每逢這類調查公布,總會引發熱議:學歷到底能不能代表高薪?我該如何聰明選科系、累積哪些能力,才能讓學歷變得有價值?尤其這兩年大吹AI風,外界認為文組科系前途不妙,薪水行情似乎也真的不好。若拿文組學歷還有用嗎?怎麼用?本文分享我多年職場觀察與個人看法。坦白說,我是學歷有用論這一派,但我總會提醒大家,除了選對學校,更應掌握產業趨勢與雇主需求。
選擇比努力重要?產業趨勢是關鍵
以我一位清大的學生為例,他在畢業前夕發表人工智慧相關論文,因此很快就找到工作。但若是讀頂大的文組科系,想進金融業或外商擔任儲備幹部,就相對競爭激烈。人工智慧已成主流趨勢,很多時候「選擇」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因此我認為,職涯不只是選擇,更是一種長遠布局。如果你無法預想未來10年想在哪間公司、從事什麼工作、領多少薪水,過什麼樣的生活,那麼就很可能在工作價值觀上鬼打牆。但名校學歷的確是一張入場券,讓你有機會爭取更多資源。
有位大老闆曾跟我說,她偏好學歷好的人,因為「讀好書」代表強大的自律。這句話我至今難忘。我也認識不少名校學生,不只自律,還積極進取。當然,中間學校也有上進的學生,但我認為環境真的會影響人的發展與視野。
我曾有位台大朋友,從北科大一路考上台大研究所、博士班。他曾告訴我:「我們系上根本沒人寫履歷,都是教授內推進台積電。」這讓我更深刻體認:對平民子弟而言,最公平、最有機會平步青雲的方式,就是考上名校。因為讀書相對單純,遠比面試這種主觀又不公平的遊戲好掌握。
名校文組也能翻身?關鍵在資源與轉型
雖然讀台大不代表一帆風順,但資源上的差異還是讓人難以忽視。我有一位朋友就是台大文組畢業,後來讀了普通學校的研究所。他曾無奈地說:「如果能重來,我會選擇去讀台大的任何牛後,也不要當普通學校的雞首。」因為他覺得普通學校能提供的資源,真的跟頂大差太多了。
很多人不懂名校的資源是什麼?我會說,名校學長姐本身就是優質人脈,尤其EMBA學長姐常會主動提供工作機會。名校的職涯中心也值得多加利用,不少講座都很實用,能幫你拓展視野與人脈。而且學生時期的最大優勢就是:想學什麼,學費都包了,出了社會學習得自己掏錢。
文組出路在哪?跨領域、多元技能是關鍵
在AI普及的時代,我非常鼓勵文組學生研究所跨考不同領域。即使大學念傳播,也可以多接觸結合寫程式的新聞研究來加分,跨領域的學習會讓你在職場更具競爭力。同樣地,理工背景也可以考商管研究所,現在的企業偏好背景多元、專長不只一項的好員工。
在學期間若能多累積志工經驗,或擔任社團幹部更好。因為當過幹部的人,通常具備管理能力與服務精神,這些都是企業重視的素質。比起只會單打獨鬥的學生,有管理潛力的人才更搶手。歸根結柢,台灣不缺專業人士,缺的是管理人才。
寫給還來得及的你,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