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想轉職或跳槽,只能等著被歧視?前陣子,一位前同事找我吃飯,她說自己為某家公司奉獻了三十年,卻一直不受重視。後來我從其他同事口中得知,這位號稱忠誠又資深的老員工,其實遭遇了不少問題。但我想更全面地討論她從進職場多年來的狀況,讓大家看清楚全貌。或許真相不只是老闆討厭用中年人而已。
先來說說這位前同事的經歷:她從來沒換過工作,會進這家公司,是某位大客戶介紹的。剛進公司時,她從櫃檯總機做起,卻常被客訴,據說是因為形象不佳,主要問題是體重過重,而當時的總經理特助偏愛外貌,看她坐在總機位置很不順眼。
隨著公司改朝換代,她年紀漸長,被調去倉庫處理出貨工作。這份工作說實話只是體力活,難以發展,更糟的是長期在倉庫裡,不易被高層看見。
她在倉庫多年,競爭力早已流失,但內心仍渴望晉升、被肯定。有次她主動要求調來我部門,不料年輕主管如我對她實施鐵血訓練,強化數據分析能力,卻發現她的文書能力還不如我帶過的實習生,英文程度甚至輸給同事的小學生兒子。
中年的她,陷入離不開又做不好的輪迴
我原本希望她能接下我離職後的主管職位,但她無法接受我直言要加強文書與英文能力,最終選擇退縮。事實上,其他同事本來就不看好她勝任。她後來又回倉庫,繼續與不合拍的主管爭吵,陷入離不開、又做不好的無限輪迴。
這是許多中年人轉職失敗的縮影。我從中看出三點問題。首先,他們的思維容易僵化。她曾抱怨我太嚴格,流程不熟就要我「自己做」,結果出錯又要部屬幫她擦屁股。我離職前,只能默默對主管說:「我從沒遇過一個人態度這麼差,卻還指望被提拔。」
第二,多數中年員工不願自行投資進修,不參加公司內訓,缺乏學習科技能力的意願。這種「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不是主管教得來的。第三,他們仗著自己熟悉公司文化,倚老賣老,卻不知道每間公司的文化不同,過去的做法不一定能成功複製,反而更容易水土不服。
我曾出版過求職書,鼓勵過許多年輕、有潛力的讀者。但直到遇到這位讓人頭痛的「中年草莓族」,我才明白當主管踩雷的感覺。也因此,我現在不太敢雇用從沒轉職過的中年人了。
年輕 vs. 中年:企業用人偏好
坦白說,企業偏好年輕人,是因為他們可塑性高、學習力強。我不是說沒有優秀的中年人才,而是以機率來看,他們較稀有。現今的好工作流動率低,很多優秀人才早已找到理想職位,不需常常換工作。求職市場上真正活躍的人,常是實力普通、還沒搞清楚自己定位的人。就像條件普通的女生,卻一心想高攀富二代一樣,不切實際。
這些話,外人不敢說,主管也不好明講。但我願意把真心話寫出來,奉勸大家思考自己在職場上的價值與定位。
最後,給正在轉職的中年人一句真心建議:要嘛「會做人」,用人脈卡位、提前掌握職缺;要嘛「會做事」,靠專業能力硬撐上位。只有這兩條路,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