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初休假時,朋友推薦一部由賈樟柯執導的電影《風流一代》。兩小時左右的電影沒有對白,由一個山西普通婦女的感情故事貫穿,從2001年山西大同說到2022年的廣東珠海,人們戴著口罩時,她和原來四處尋覓不果的男人重逢。
電影中,許多鏡頭看來有點漫無目的,很多生活中被不斷前進的大浪濤沖掉、被人們遺忘的細節看似鬆散地被記錄,讓入不了戲的觀眾覺得零碎、冷僻和沉悶。
電影是賈樟柯從千禧年斷斷續續拍攝後剪輯而成。裡頭的畫面是真實的紀錄,不是透過技術把人置入過去的場景。他受訪時說,電影工業成熟後,創作方法基本是經由劇本規定人物、故事、情節,甚至空間,然後拍成影像。這失去了直接進入生活的生猛和不可預測,劇情和記錄之間沒有那麼大的鴻溝。他說一直渴望這樣記錄生活的真實。
我沒有去過大同,但片子裡記錄的畫面,那些期待改變的人與物,對我而言並不陌生,在中國任何的城市都能感受那樣的欲望和變化的節奏。彷彿是前幾年自己的眼睛才記錄過的,原來都20年前了。
虛實界限漸模糊,珍惜被沖滌的生活細節
賈樟柯說,進入真實世界,是電影存在的最後底線。我想著我們做新聞的人,每天都在記錄,記錄一個領域、一個個的人、一個社會、一個區域、一個世界的變化或沒有變化。我們自己有多強的意識,我們從用自己的筆、鏡頭、聲音記錄了什麼。
如果要像電影一樣有一些特寫鏡頭,一年一年,我們看到了什麼,準備怎麼呈現?我們做的本來就是真實的。現在,因為受到各種力量的衝擊,四處的新聞人為了吸引眼球,是更加力求真實,還是得花更多力氣做各式各樣的過度包裝?
這個電影裡還有一個小情節,就是到2022年,由趙濤飾演的那位山西婦女在超市裡當銷售員,她在超市碰到了人工智慧機器人,機器人問她今天心情怎樣。因為她戴著口罩,機器人讀不出她的表情。
我們碰到機器人,要對它說心情怎樣,真是一種複雜的感受。2024年,到處都在談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時代仍在初始階段,它的助力、潛力和給予的困擾,今天去估量,一切都還太早。現在常聽到技術對一些場景的創造和處理,都已經「像真的一樣」。
接下來,我們不僅會在工作上、生活中依賴人工智慧,還很可能漸漸分不清真偽。我說的不只是詐騙案子的真偽,而是當它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和意識裡,真與模擬的界限會慢慢模糊,模糊之後,真與模擬或許就沒有多少人會在乎了。到時候,真實還有價值嗎?我們還在乎求真務實嗎?
2025年,在跟進用好AI時,希望我們也保持自己的真實,同時珍惜那些愈來愈容易被沖滌的生活細節。
(作者為新加坡新報業媒體華文媒體集團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