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會在瞬間果斷地鎖定遠方的目標。例如,要去廁所,眼中就只有廁所;要去洗澡,眼裡就只有浴缸。不過,他們並不是太懶散,而是由於大腦具備「能瞬間選擇看遠」的優秀才能。男性在視野上的這種習慣,也會反映在思考和說話習慣上,讓他們有極高的目標導向,並具備客觀性。(本文節錄自《兒子使用說明書【暢銷插畫版】》一書,作者:黑川伊保子,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空間認知優先型」的男性腦
絕大多數的男性,天生就具備「空間認知優先型的大腦」。當然,這並不表示男性一定就得具備這類型大腦,但這種男性占大多數的確是事實。相對來說,大多數女性則是擁有「溝通優先型的大腦」。
空間認知優先型大腦的運作方式,是腦神經迴路會讓人自然地先將視線看向「遠處」、測量空間的距離、去了解一個物體的構造。溝通優先型大腦的運作方式,則是腦神經迴路會優先讓人自然聚焦於「近處」,對眼前他人的表情和行動做出反應。
每個人的大腦都有「慣用迴路」
雖然這兩種方式我們都有能力使用,但在瞬間要優先使用哪一種,則是早就確定好的。就像每個人都有慣用手一樣,每個人的大腦也都有「慣用迴路」。
不過,不論男性或女性,每個人大腦具備的功能都一樣。從這一點來看,可以說男女性的大腦沒有不同。不過,與「具備什麼功能」相比,「當下選擇使用哪一種功能」,才是決定大腦性質的關鍵。
男女就是這樣一個互相取得平衡的組合,既擁有功能相同的大腦,但在瞬間又會啟動不同種類的功能。當家人面臨危險時,一方可以立刻瞄準遠處的危險物,做出適當的應對方式;另一方則是全神貫注守護著眼前重要的事物。要護衛重要的事物,就需要這兩種大腦的功能一起合作。
正是因為男女大腦的瞬間取向不同,這種差異才使兩性顯得獨特且有趣。但也因為瞬間取向不同,媽媽更容易因為兒子感到煩躁。(延伸閱讀│對兒子用「吼」的沒用?科學證實:男性大腦百「聞」不如一「見」)
容許兒子有「視而不見的習慣」,是最基本的教養法則
因為太懶散,所以才會視而不見?
男性會在瞬間果斷地鎖定遠方的目標。例如,要去廁所,眼中就只有廁所;要去洗澡,眼裡就只有浴缸。明明可以順手將眼前的髒茶杯拿去廚房,或是將剛才脫下來的襯衫拿去浴室,但他們就是完全不會注意到,習慣「視而不見」。
所以會經常事情沒做完就放著不管、脫下來的衣服放著不處理、東西擺著不收,再怎麼提醒他,事情還是不斷重演。
不過,他們並不是太懶散,而是由於大腦具備「能瞬間選擇看遠」的優秀才能。男性就是由於具備這種能鎖定目標的機制,才如此擅長狩獵。
男性在視野上的這種習慣,也會反映在思考和說話習慣上,讓他們有極高的目標導向,並具備客觀性。這種特質的優點很多,在學習理科的科目時,如果缺乏這種特質,會很難樂在其中。在開拓事業上,這種能力也很重要。總之,這種特質是成為優秀商業人才的必備條件。
愈優秀的男性腦,愈給人一種幫不上忙的感覺
不過,由於他們沒有「留意近處」的習慣,所以在家裡,愈是具備優秀男性腦的人,愈是給人一種幫不上忙的感覺,看起來就是一個「老是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的男生」。
但如果硬要他「專注眼前、對每件事都要仔細因應」,他們反倒會變得無法「看向遠處」,那種「奔赴宇宙的冒險精神與開發能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弱。
如果希望男性腦的特質能在兒子大腦中好好扎根,媽媽就只能包容伴隨著這種特質的缺點。首先,請允許兒子一輩子都會「心不在焉」、「視而不見」。
這是兒子使用說明書最基本的重點,也可以說是教養兒子的首要法則。(延伸閱讀│為何兒子總聽不懂媽媽說話?為了生存,男女大腦進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