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對不起」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的解方:有效道歉該有的6個要素

擅長交談的人並不是「會說話」,而是能夠把「心意」融入語言。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9-18

瀏覽數 3,250+

《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相信應該有人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只要一句道歉就能好好解決的事情,卻因為說不出「抱歉」、「對不起」而讓情況變得更糟糕。大部分的人都很難將道歉的話說出口,因為道歉就是向對方承認自己的錯誤,簡單來說,就是會傷害到「自尊」。(本文節錄自《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一書,作者:吳秀香,平安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由於「想要抬高自己」是人類的本能之一,所以這導致道歉變得更加不容易,如果被告知應該要先道歉,就會出現類似以下的反應:

「我為什麼要先道歉?先道歉的話不就輸了嗎?」

「就這樣得過且過就好了,有必要攤開來講嗎?」

會產生這些想法是因為想要將承認錯誤並道歉的「尷尬場面」矇混過去,試圖把情境帶往不會讓自己受到傷害的方向。

然而,在與人建立關係的過程中,總會有因為無意中犯下的錯誤而需要道歉的時候,但有相當多的人都會忽視道歉這件事,沒有好好道歉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會使得衝突加劇,情況變得更糟糕。

搭乘人很多的地鐵時,往往會發生別人撞到自己的肩膀或自己撞到別人肩膀的情況。當肩膀的疼痛和內心的煩躁感湧上心頭時,若能聽到對方說一句「對不起」,心情很快便會平靜下來,這件事就會被當成上班路上的短暫小插曲作結。

但如果對方沒有道歉而且還直接走掉的話,內心的煩躁感就會轉變成對對方的怨恨,想著「怎麼可以連一句道歉的話都不說?真的是有夠沒禮貌的!」心中的怒火久久不能平復。

反過來的狀況也是一樣的,如果是自己撞到別人肩膀的情況,若能馬上道歉,這個偶發事件在當下就會結束了,但如果沒道歉就直接走掉的話,就會自責地想著「那個時候應該要道歉的⋯⋯」、「我那時候怎麼沒說對不起呢?」由此可知,道歉可以說是一種透過「承認錯誤」來讓自己安心的方式。

但這並不是說為了自己心安就可以濫用道歉,就如前面提及的,擅長交談的人並不是「會說話」,而是能夠把「心意」融入語言的人。

道歉也是如此,在地鐵裡碰撞到肩膀並不是刻意為之,而是因為人太多所以無意中發生的,道歉的短短一瞬間就能稍加顯露你對於自身失誤感到愧疚的心意。

引發爭議的藝人道歉時,關注這件事的人就會留意該藝人是真心誠意地在道歉,還是只是為了讓風波盡快平息而在形式上道個歉。如此這般,帶著真誠的心道歉是很重要的。(延伸閱讀│永遠別讓人貶低你:重新贏回尊重,5種方法應對「輕視你的人」)

擅長交談的人並不是「會說話」,而是能夠把「心意」融入語言的人。(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擅長交談的人並不是「會說話」,而是能夠把「心意」融入語言的人。(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那麼,用什麼話道歉才有效果呢?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參考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商學院的羅伊.萊維基(Roy Lewicki)教授的研究結果。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他對755名受試者進行實驗,結果發現有效的道歉需要有以下6個要素,道歉內容包含愈多要素,對方原諒的機率就愈高。

1. 表達後悔

2. 闡明錯在哪裡

3. 承擔責任

4. 承諾不再犯

5. 提出賠償或補救方案

6. 尋求原諒

這之中最具效果的是第3項「承擔責任」,因為許多人都認為真心誠意地承認錯誤是最重要的。

而第二高的則是第5項,因為比起口頭說說就結束的道歉,人們更期望的是實質性的補償。

第三則是第1、2、4項,效果最差的是第6項,「請原諒我」這句話隱含了卑微感,並不怎麼有效。

每個人都會失誤或犯錯,重要的是在犯錯之後採取了怎樣的態度,道歉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可以是困難且令人尷尬的,但道歉的核心就在於此處,當我們在道歉時,對方看著我們苦惱的模樣,意識到我們的不自在,就會開始出現憐憫的反應,真誠的道歉才能成為促進和解的強力催化劑。

當你真心誠意地道歉時,會發生兩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個,道歉會解除對方的戒備

當你接受對方的怒氣或悲傷,當你承認對方有理由感到生氣,這種態度往往會使對方放下武裝,接受道歉的一方不會再把你當作一種「威脅」,也不會再把你視為會傷害自己的人,他會軟化自己的防衛態度,並準備原諒你,而且這或許還可以連帶讓他完全擺脫過去受到傷害的記憶。

其次,道歉對道歉者本身也帶來了正面的效果

為了向某人道歉,你必須先理解他們為什麼會感到受傷,這個過程會促使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讓你思考對方的想法和感受。

要對某人的想法和情緒感同身受並不容易,然而,諷刺的是,藉由道歉的過程,我們反而能在這件事上做得更好,因為若是真誠地道歉,我們就必須反覆咀嚼與對方的談話內容,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沒有不能道歉的事情,實際上恰恰相反,道歉是把不可能的事情變可能的唯一對話方法。請記得,承認自己的失誤以及承擔責任的態度,才是成熟且勇敢的人應有的姿態。(延伸閱讀│只要在「我」後面多加一個字,就能改變雙方關係的溝通術)

《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24個治癒人我關係的「界線人際學」》,作者:吳秀香(오수향),平安文化出版

《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24個治癒人我關係的「界線人際學」》,作者:吳秀香(오수향),平安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