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暫緩期D-Day將至,美國政府最新公告的關稅名單中,仍未見台灣的身影,產業界緊張氣氛直線飆升。台灣最大貿易對手日本、韓國關稅皆為25%,企業界憂心忡忡,關稅一旦偏高,不僅訂單恐流失,還可能傳遞出「非友好夥伴」的政治訊號。《遠見雜誌》7月7日舉辦「迎向全球新經貿時代」論壇,企業領袖與財經專家紛紛提出警示與建言,盼以15%的合理稅率收場;然而,另一頭台幣大舉升值,對許多企業造成致命一擊。面對匯率震盪與稅率不確定性雙重打擊,企業正面臨一場現實版的「雙重風暴」,急需新的避險與轉型策略。
美國對等關稅開獎!川普政府除了宣布延後關稅談判的最後期限至8月1日,並通知14國的最新稅率,台灣最大對手日本、韓國皆為25%,但名單中還沒看到台灣。
台灣的關稅談判結果,仍在未定之天。《遠見雜誌》7月7日舉辦「迎向全球新經貿時代」論壇,《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問及台灣的關稅可能是多少?身兼全國工業總會副理事長的穩懋董事長陳進財、兼任磐石會財經主委的福貞董事長李榮福皆樂觀表態,應會落在15%左右。
預測台灣稅率15%,產業界更憂心變成非友好夥伴
陳進財指出,川普的幕僚團隊清楚知道台美經濟高度互補,再加上台灣談判態度積極,應能獲得合理的稅率;李榮福則解析,若最終台灣稅率高於15%,代表美國不將台灣當作貿易夥伴,若超過30%,他直言:「這代表美國不想和我們做生意了!」
據悉,台美雙方已進行兩輪貿易談判,雖傳出獲得建設性進展,但還未達成正式協議。而且,除了關稅稅率,令產業界更焦慮的,是「匯率」。
經濟部長郭智輝7日也在論壇現身,面對關稅議題,他的發言絲毫不敢大意,還拿出預先擬好的講稿,以免向外界傳達錯誤訊號,「關稅談判這麼關鍵的時候,我得照稿念。」不過,談到對等關稅引發台幣匯率暴升,對中小企業造成的衝擊時,他放下講稿,還是脫稿演出了幾分鐘,對著台下的玉山金控財務長程國榮說:「倒是希望玉山銀行能出選擇權商品,幫助中小企業匯率避險。」
面對匯損該怎麼做?玉山金控教你三層次避險
郭智輝的談話,反映的是台灣中小企業除了面對關稅威脅,還遭到匯損雙重夾擊的殘酷現實。
4月初對等關稅宣布後,台幣狂升將近10%,產業界焦慮不已。程國榮解析,影響台幣升值,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方面,投資人看壞美國經濟表現,大量出售美國投資標的贖回美金;另一方面,台灣出口商因擔心台幣續升,匯損進一步擴大,所以將大量美金換回新台幣,加劇升幅。
「我們在台幣升值前,就放空美金對新幣、韓圜和人民幣,效果非常好,」程國榮認為,玉山依照經濟學原理預判後勢,並做出相應的避險作為。
至於企業該如何面對匯率震盪?短期來說,程國榮建議企業用三層次的避險手段度過難關。第一層次,企業應盡量以自然避險方式,減少風險部位,維持資產負債率平衡;第二層次,企業可以找出合適的避險工具,使用選擇權和遠匯等方式降低匯率風險;「最重要的是第三層次,一定要注意流動性風險,」他提醒,對企業來說,匯損是一時的,但若資金調度出問題,會危及企業的生存。
稅率、匯率雙重夾擊,富強鑫、世豐分享經驗談
稅率、匯率引發多重危機,企業不僅要擔心訂單大減,還要擔心利潤進一步被吞噬。想要成功度過關稅戰的驚滔駭浪,就得全球佈局、分散風險。
論壇中的另一場對談,《遠見雜誌》總編輯林讓均詢問塑膠射出大廠富強鑫、螺絲大廠世豐如何度過幾個月來的稅率、匯率危機?富強鑫執行長王俊賢分享,靠著多元產品線與分散市場,成功躲過美國關稅衝擊的企業,目前公司來自美國市場的營收,占整體比重不到1%,源自於早些年,富強鑫進行企業轉型時,選擇分散核心業務,創造豐富的營收來源。
「內憂外患逼得我們必須改變,」王俊賢說,汽車塑料零件與發泡技術,皆是當時轉型下的成果,如今成為公司度過關稅浪潮的助力,近年來,富強鑫更跨足半導體產業,持續拓展營收動能。
世豐則靠著海外布局,減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世豐螺絲總經理陳駿彥在論壇上提到,當初為了分散風險,也看中越南的人力和土地條件,南向擴廠;他說,越南享有歐盟零關稅待遇,有利拓展歐洲市場。「過去我們相當依賴美國客戶,到越南投資的策略,幫助世豐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仰賴。」
「躲過關稅魔爪,仍躲不過匯率魔爪,」王俊賢坦言,匯損仍對公司造成一定的影響;陳駿彥也指出,比起關稅,新台幣升值對公司的影響更嚴重。
長期而言,王俊賢認為企業應聘請經濟學專才,幫助判斷總體經濟情勢,才能及早布局避險措施。
面對關稅與匯率雙殺,台灣企業正進入全球經貿新時代的戰鬥模式。有人選擇向外突圍,也有人呼籲金融市場應提供更多避險工為中小企業加裝「防爆氣囊」。長遠來看,企業還是要培養核心競爭力,不只是戰術層次的避險,更要在策略層次上佈局全球。畢竟,未來的產業競爭中,誰能精算關稅、匯率,並彈性調整市場的不確定性,誰就能站得更穩、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