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長期被視為美國在亞太的重要民主盟友,然而在「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下,友誼牌恐怕已難成經濟的保護傘。雖然台灣目前尚未被列入關稅名單,但專家認為情勢不容樂觀;面對台美貿易協議遲遲未能拍板,總統府回應,已於7日晚間與美方展開「深夜協商」,力求為台灣出口產業爭取轉圜空間。
美國總統透過社群平台《Truth Social》公開致各國領袖信函,公布各國新關稅,日、韓將面臨25%關稅,南非為30%,寮國與緬甸更高達40%,馬來西亞與哈薩克也在課稅範圍內。
日韓課徵25%,台灣關稅能樂觀?
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分析,韓國因內部政局動盪,尚無協議,維持25%;特別的是日本的稅率比4月初公布的第一版對等關稅稅率(24%)還高出1%,可見美國對日本的回應態度仍不滿,警意味濃,「台灣則是16%至20%,甚至更高都可能發生。」
川普強調,若企業選擇赴美投資,即可免於關稅負擔,但同時警告,任何對美國反制或報復的行動將遭到加倍制裁,這些策略被視為其強硬貿易政策的一部分。
國家 | 4月2日 | 7月8日 |
---|---|---|
日本 | 24% | 25% |
韓國 | 25% | 25% |
泰國 | 36% | 36% |
馬來西亞 | 24% | 25% |
印尼 | 32% | 32% |
南非 | 30% | 30% |
柬埔寨 | 49% | 36% |
孟加拉 | 37% | 35% |
哈薩克 | 27% | 25% |
突尼西亞 | 28% | 25% |
塞爾維亞 | 37% | 35% |
寮國 | 48% | 40% |
緬甸 | 44% | 40%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 35% | 30% |
備註1:稅率適用於從某國進口的大多數產品,但並非全部產品,部分獲得豁免的產品除外。 備註2:紅底為關稅較4/2增加、綠底為關稅較4/2減少 資料來源:白宮 更新日期:2024/7/8 |
台灣對美倚賴攀升,關稅壓力恐重創產業結構
旅美學者翁履中8日在臉書上指出,根據最新數據,2025年台灣第一季對美出口占整體出口比重達到25.5%,創下歷史新高,對中國大陸出口占比28.3%。翁履中表示,若以此為基礎評估,台灣對美國的貿易倚賴度很可能逐步趕上並超越,且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AI應用興起的背景下,對美市場的高度連結已成既定事實。若無法妥善因應美國關稅政策的變動,影響將不僅止於特定產業「特別是以高科技為核心的出口導向型產業」。
若台灣最終面臨高於日本、韓國的稅率,翁履中指出,不僅將影響現有出口競爭力,也會加速企業對全球供應鏈重新配置的考量,包括將生產與投資基地轉移至美國本土,以減輕關稅負擔。這類趨勢一旦成形,對台灣的產業鏈完整性與勞動市場將產生中長期結構性衝擊。
翁履中觀察,目前難看出台灣有明確的貿易協議談判管道或官方溝通節點,「台灣對美國出口表現與產業地位極不對稱」,也顯示川普政府在針對台灣制訂貿易政策時,可能依然以「順差國處理」的邏輯進行,而沒有預設台灣期待中的特殊友好待遇。
面對當今局勢,他也建議,不要期盼美國對台友善,務實做好最壞情境的準備,強化產業應對衝擊的部署、同時加強對美國國會的溝通,爭取從國會立法來幫助台灣取得稅務與產業補貼、同時推動本地產業升級與外貿轉型。
關稅談不攏,美豬、牛與汽車稅成核心爭點
行政院前副院長施俊吉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因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所以現在等著收「美國關稅通知書」,認為未能談攏主要和美豬、美牛進口限制以及汽車關稅有關。
施俊吉指出,我方不願意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堅持保留對含豬肉原料的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的原產地標示規定,再來針對美方要求調降汽車進口關稅,台灣僅提議透過降低汽車貨物稅作為替代,但遭美方拒絕。
他分析,第一項堅持是政府害怕出現以食安為名的社會抗議風潮。第二項堅持則是為了繼續保護國產車,若降美車關稅,美車的相對價格會下降,國產車將面臨嚴重的競爭;如果降的是汽車貨物稅,則所有的車之相對價格維持不變,國產車不用面對激烈的美車競爭,但政府的財稅收入會大幅減少。
台美關稅進度一事,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總統賴清德昨天(7日)深夜與目前正在美國的經貿談判團隊進行視訊通話, 總統在視訊中也強調,面對美國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我國始終秉持深化台美經貿關係、雙方互利互補的原則進行談判,也期盼在談判中,尋求達到雙邊貿易平衡,增進台美在科技及國安等多元領域的合作。
賴清德勉勵談判團隊,務必以維護國家及產業利益,維護國民健康及糧食安全為核心任務,為國家爭取合理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