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傾訴不是倒垃圾:再好的朋友,都不該當你的情緒垃圾桶

傾訴不是倒垃圾,是紓壓,不是嘮叨。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9-11

瀏覽數 2,750+

《關係力決定你的人生優勢》/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關係力決定你的人生優勢》/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人從生命一開始便與許多他人連結,沒有人能與社交斷絕關係,這是一輩子的功課,而非功利的工具。即使是朝夕相處的家人,或是親密無間的愛人,我們也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什麼時候說就什麼時候說。對自己最好的朋友、心靈的知己,我們也要確立一些原則。(本文節錄自《關係力決定你的人生優勢》一書,作者:李維文,方舟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原則一,盡量不在休息時間去打擾對方,比如三更半夜。

原則二,盡量只說重要的與必要的事情,不要整天只講一些瑣碎無聊的煩心事。

原則三,盡量不要失禮,保持適當距離,別過度深入對方的生活,也避免把自己所有的隱私都告訴對方。

根據以上原則,你再翻一下通訊錄上的名字,看看這些人有幾個符合上面的標準,還有你能否遵守這些標準?他們之中有哪些人能遵守這些標準?

就我個人十多年的培訓經驗來看,多數人在進行這一步的檢查之後,不免有些悲傷,因為真正合格的人很少。

往往在這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中幾乎沒有這樣的朋友,才發現自己對朋友做得遠遠不夠。

你要拿出自己的態度,用真誠和耐心去傾聽,聽聽你的朋友有什麼心事,幫助對方排憂解難。這樣你就能實現與對方的互動,贏得認可和尊重。

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沒有這樣的朋友,就是自己的話太多,完全顧不上聽一聽對方的想法。

傾訴不是倒垃圾

有一天,我跟一位女性友人吳小姐一起吃飯。她已經在美國洛杉磯待了六年,個性外向,是那種有什麼事都願意對人說的女性。

飯桌上,吳小姐一直抱怨,眼神充滿不屑,說:「知道我最煩什麼嗎?就是那些沒有耐心的人。別人跟他說點什麼東西,剛講了幾分鐘就受不了,動不動就找藉口走開,不給人面子。平時還是好朋友,到了關鍵時刻就靠不住!」

我知道吳小姐是個平常有事就會找人挖心掏肺的人,她心裡藏不住事,也不夠堅強。遇到工作不順心,情感不如意,和朋友有了衝突,她都習慣找人沒完沒了的傾訴,並把這當作信任別人的表現。她認為,因為我信任你,才向你傾訴,否則才不找你!這就是吳小姐的原則。

但我認為,無論你和對方的關係多好,傾訴也要適可而止,否則只是把對方當作情緒垃圾桶。有些事情翻來覆去講許多遍,對方早就聽膩了;有時候對方沒有太多時間聽你嘮叨,可能忙於工作,或者有事要出門,而你還在不停的重複那些沒有實質意義的話,對方肯定會感到厭煩。

如果你過度傾訴,講個不停只會嚇跑朋友,讓對方和你產生距離,不敢找你聊天,怕和你溝通。說穿了,有這種毛病的人很難找到知己;就算普通朋友也不會多,因為大家都想讓自己的耳根子清靜一點。(延伸閱讀│抱怨,是因為不想改變!面對愛發牢騷者,用「一個問題」轉移對方注意力)

無論你和對方的關係多好,傾訴也要適可而止,否則只是把對方當作情緒垃圾桶。(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無論你和對方的關係多好,傾訴也要適可而止,否則只是把對方當作情緒垃圾桶。(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再好的朋友,都不是情緒垃圾桶

當然,站在你的角度,之所以傾訴有自己的立場和理由,可能是工作不順心、過於孤獨、受到同事的冷遇,或受到客戶的欺負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理由,也讓人覺得這些傾訴具有某種「正當性」。

但也因此,你便覺得向朋友傾訴是理所當然的,而朋友就必須聽你嘮叨個沒完沒了?就像吳小姐說的:「我需要發洩自己的鬱悶和不滿。在這種時候,不找閨密說又能找誰呢?她們是我最佳的傾訴對象!否則幹嘛當朋友?」

訂遠見就送西堤餐券!只要2,880立即訂閱>>

吳小姐的話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並非所有人都認同。簡而言之,人們願意成為朋友的「垃圾桶」,聽對方倒倒苦水,抱怨一下,給對方心理上的安慰,但不會容忍對方每天都向自己大吐「苦水」,沒完沒了。

試想一下,誰願意成為這樣的角色?所以傾訴必須適可而止,要防止過度傾訴引起對方反感,不再當你是朋友。(延伸閱讀│人際關係的操控,就是讓對方「內疚」?10大法則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

是紓壓,不是嘮叨

我不斷在課程中強調,向別人傾訴要適當,也要講方法。除了避免話題重複,態度既不要太激烈,也不要太隱晦,必須把話說明白,告訴對方自己需要哪些協助。

我們得平心靜氣地講,避免在朋友面前講得吹鬍子瞪眼,好像自己的不幸全是面前這位傾聽者所造成。

同時你還得選對時間,要在正確時間向朋友傾訴,不能老是在半夜吵醒別人,強迫對方在沙發上聽你嘮叨到天明,總是這樣做的結果,就算再好的朋友也會厭煩。

愛德華教授是我主持的諮詢機構顧問,他認為,在心理學上「傾訴」的作法確實可以用來宣洩情緒,但並非解決心理問題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我們心中有苦悶,可以適當傾訴,例如壓力很大時,進行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的傾訴沒有問題,但必須找對人,選對方法,控制時間。

怎麼做才算「適當」?

你可以先設定好程序,提出一些要求,嚴格的按照這些既定的要求去做,不要突破設定好的底線,否則傾聽者很容易就發現你生活中負面的東西,並加以放大,對你產生負面印象。

愛德華教授說:「朋友之間的過度傾訴,實際上是一種對於情感宣洩的不良引導,可能會讓事情極端化。過度傾訴就像是一種毒品,讓身體和心理上癮,我們只要一天不傾訴,心情就不能平靜,如此一來,朋友會對你敬而遠之,誰也不願意活在那些話語垃圾的殺傷範圍內,你也更難從中走出來。」

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每次都重複同一個話題、宣洩同一種情緒或拿同一件事抱怨個沒完沒了,這只會讓對方覺得你缺乏基本的自省能力。

有的人的確如此,跑到你跟前發牢騷,把一件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你耐心地聽、真誠地講、也給了建議,他們當場也頻頻點頭,好像已經想通了,但第二天又重複一遍昨天的談話。不用幾天時間,任何人都會對此感到厭煩。

一個人如果每天都聽你重複嘮叨、不斷倒帶,耳朵早就生了厚厚的繭,恨不得離你愈遠愈好,還會跟你做朋友嗎?(延伸閱讀│關係再好的朋友也該保持敬意,否則你注定會失去他)

《關係力決定你的人生優勢:打通人脈、集結盟友,用10%關鍵人物,成就90%大事!》,作者:李維文,方舟文化出版

《關係力決定你的人生優勢:打通人脈、集結盟友,用10%關鍵人物,成就90%大事!》,作者:李維文,方舟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