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想斷捨離先放下「執著心」:認清囤積物品的3種心理狀態

實踐斷捨離,人生從此不一樣!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7-10

瀏覽數 40,600+

《丟吧!成為更好的自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丟吧!成為更好的自己》/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人們習慣囤積大量物品的三種心理狀態分別是:1. 從現實當中遁逃執著於過去;2. 執著於過去;3. 對未來感到不安。「昂貴」已經是過去式,倘若一味在意購買的價格,就會忽略掉更重要的事實,其實這件東西「現在已經沒有價值」。「考慮許久才買下的昂貴衣服,平常捨不得穿,更捨不得丟掉」這種想法就是執著於過去。(本文節錄自《丟吧!成為更好的自己》一書,作者:山下英子,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人們習慣囤積大量物品的三種心理狀態分別是:

1. 從現實當中遁逃執著於過去;

2. 執著於過去;

3. 對未來感到不安。

不想動手整理家裡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當下擁有的空間、時間和體力,不足以處理因一味儲存,而導致數量過多的物品。無論是男性或女性,整理的方法只有一種,就是篩選必要的物品,並將過多的廢物丟棄。

只要東西減少,就能擁有寬敞的空間,過著舒適的生活。而且不必花費時間收拾與打掃,更不會因此無端耗費體力。覺得家裡灰塵太厚時,若是沒有多餘的障礙物,就能使用吸塵器快速地清理乾淨。即使家裡有些凌亂,也可以很快恢復成清潔舒適的狀態。

上述的道理,任何人都知道。

既然知道,只要動手實行即可。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即使明白這個道理,真的要丟棄東西,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丟棄東西,也代表必須一併整理物品上賦予的感情。(延伸閱讀│不用的東西擺在家才是真浪費!購物狂用「極簡生活」找回人生平衡)

儲存大量物品的心理因素,會因人因物而各有差異。

透過開辦講座,累積和許多人接觸的經驗,我歸納出儲存大量物品的心理因素,不管男性或女性,大致上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

1.從現實當中遁逃 

這種類型的人,對於挑選必要的物品感到相當棘手,不願面對現實,因而不動手整理。

面對現實,明白雜亂的環境是自己不願動手整理所造成,等於正視自己最大的缺點,這是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

再者,篩選物品的去留,等於審視自己與東西的關係。

「什麼是必要的東西?什麼是不必要的東西?」

「這個東西,會不會馬上拿出來使用?」

整理東西的同時,內心必須不斷重覆回答這兩個問題。

這個過程會讓人感到無比掙扎,因此,這類型的人就會別過頭去,不願面對自己不動手整理的現實。

話雖如此,長久以來沒有整理的狀態,又會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其實他們的內心一直非常煎熬。

因此,待在家裡讓他們感到煩躁,以致於經常找理由往外跑。以「忙碌」做為藉口,其實只是因為不想待在家裡,而裝做很忙的樣子。

逃避現實類型的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去正視最不想見到的事實,了解自己到底在逃避什麼。(延伸閱讀│你現在最想整理的究竟是什麼?對待物品的方法其實與人生息息相關)

適度篩選物品,讓思考與心境隨之轉變;整頓生活空間,讓工作與人生都更順心。(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適度篩選物品,讓思考與心境隨之轉變;整頓生活空間,讓工作與人生都更順心。(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2.執著於過去

這種類型的人,在取得物品的當下,總是以過去做為聚焦的重點,結果導致無法看見最重要的現在。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無法捨棄昂貴的物品」。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然而,所謂昂貴的物品,是多久之前買的呢?

即使以「昂貴」的價格買下一件東西,並不代表「現在仍具有相同價值」。而且,如果這個東西現在也很「昂貴」的話,正好可以賣個好價錢。

「昂貴」已經是過去式,倘若一味在意購買的價格,就會忽略掉更重要的事實,其實這件東西「現在已經沒有價值」。「考慮許久才買下的昂貴衣服,平常捨不得穿,更捨不得丟掉」這種想法就是執著於過去。

平常很少穿的衣服,日後應該也不太有機會穿,即使一直收藏著這件衣服,將來也絕對不會拿出來穿。也就是說,這件衣服已經無法發揮應有的價值。

你訂了嗎?訂遠見兩年,額外加送一年,智慧閱讀不間斷

另外,正如先前我提過,捨不得丟掉情書的女性,以及不願丟棄領帶的男性,他們的心境就是「難以割捨過去」。「無足輕重的獎狀,卻無法丟棄」,同樣也是屬於這類型的人。

對於執著於過去的人而言,這些無法割捨的物品,正是「過去的榮耀象徵」。他們總認為一旦放手捨棄,現在的自己也會變得毫無存在價值。

我們應該將目光焦點從過去轉移到現在,注重當下的存在意義,沒有必要再對過去依依不捨。(延伸閱讀│為何家裡堆滿丟不掉的東西?你可能正在面對「稟賦效應」)

3.對未來感到不安

這種類型的人經常想著:「或許過一陣子會用得到」,因為他們對未來一直感到不安,難以取捨和曖昧不清的心情,導致一直儲存物品。

這種人習慣儲存很多日常用品,例如:捲筒衛生紙、面紙、口罩和清潔劑,數量多到超出一般人的認知範圍。

這個類型的人有一個特徵,就是遇到特價時,總忍不住大量購買。

因為他們心裡總想著:「現在不買的話,下次可能買不到。」結果,買過的東西又會再度購買。

「說不定最近就會用到。」

「說不定下次沒有這麼便宜。」

這些想法的起因,都是害怕將來無法取得同樣的物品。他們內心總是充滿對不足夠的恐懼,一味地害怕需要的時候不夠用,最後只好透過不斷購買與儲存來消除不安。

這類型的人,並不關注「現在擁有的東西」,一直聚焦在「現在沒有的東西」,只好反覆地「尋找沒有的東西」。而且這個念頭,又會無窮無盡地累積心中的不安。

因為不安而堆積東西的人,當然對於捨棄一事感到不安。

他們經常問我:

「把東西丟掉,需要的時候不會很困擾嗎?」

「需要的時候沒東西用,怎麼辦才好呢?」

我一向都是這樣回答:

「為什麼不能感到困擾呢?」

「你覺得那種困擾,大概是什麼樣的程度?」

「那種困擾的程度,是無可挽回的不幸嗎?真的是一場悲劇嗎?」

每當我這麼問,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一樣,即使他們為此感到困擾,其實程度大約也只是說聲:「糟糕!」而已。再者,你在煩惱這個問題之前,倒不如先思考這個當下,儲存過多的物品已經帶來困擾。

如果是戰時或戰後缺乏物資那段期間,這樣的想法還算無可厚非,但現今的日本物資充沛,絕對不可能發生物資短缺的情況。反過來說,物資過剩才是現代人面臨的問題。

對未來感到不安的人,其實是因為心裡缺乏自信,才會潛藏著這份不安,而這樣的心態,幾乎讓他們全都倍感壓力。(延伸閱讀│為何北歐人家裡大多沒雜物?比起「物品」他們更在乎「這件事」9)

以上提到三種儲存物品的心理狀態,不管是「由現實逃避」、「執著於過去」或「對未來不安」,其實每一種都多多少少存在於每個人心中。因此,沒有人可以斬釘截鐵地說:「我屬於這種類型!」有時候我們會逃避現實,偶爾也會對未來感到不安。為議各位事先具備這份認知,才能更加了解自己。

另一方面,這幾個心理狀態都有一個很大的共通點。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人,儲藏物品的心態,都是源自於「恐懼」。

無論不想正視現實,對過去的榮耀不願放手,或是過度的未雨綢繆。

這些恐懼心理,我稱為「執著心」。換句話說,儲存物品的行為,就是我們心裡的弱點所致。

《丟吧!成為更好的自己(暢銷新裝版)》,作者:山下英子,時報出版

《丟吧!成為更好的自己(暢銷新裝版)》,作者:山下英子,時報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