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醫師親證「這樣走路」3個月腰圍減17公分:餐前、餐後效果大不同

內科醫師構思的中年發福減肥法。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9-23

瀏覽數 950+

《再胖也有救》/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再胖也有救》/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內科醫師川村昌嗣40多歲時,體重攀升至人生巔峰76公斤,頂著一個典型的「大肚腩」。於是便開始構思一套「免勉強」、「免忍耐」的「腹凹走路瘦肚法」,藉此讓個性怕麻煩的自己也能夠持之以恆,3個月就瘦下10公斤、腰圍減17cm。(本文節錄自《再胖也有救》一書,作者:川村昌嗣,大樹林出版,以下為摘文。)

「腹凹走路瘦肚法」是什麼?

只要在平常走路時一吸一吐收縮小腹,讓腹部內凹、外凸,就能夠優先消除腹部周遭的脂肪,讓贅肉消失無蹤!這是無須耗費時間與金錢,但卻極為有效地瘦小腹的方法!

「腹凹走路瘦肚法」的7個概念

1. 無須利用多餘的時間運動

2. 善用「討厭吃虧」的想法

3. 養成「換種價值觀來看待、思考事物的習慣」

4. 無須強忍不吃某種食物

5. 善用「怕髒」的想法

6. 善用「不喜歡做討厭的事情」的想法

7. 善用「怕麻煩」的想法

「腹凹走路瘦肚法」的基本原則

重新審視自身價值觀與生活習慣,成功的祕訣就是不要忍耐。

「腹凹走路瘦肚法」的基本原則就是「不吃虧」、「免努力」、「不忍耐」。即便努力逼自己去做激烈的運動,或是勉強自己忍受飲食限制,最後也只會造成諸般受挫罷了。

實踐善用自身「怕麻煩」心態的方法,就是邁向成功減肥的捷徑。因此這套方法特別適合懶散的人!

(延伸閱讀│「走路」是世衛認證最完美運動:但3個錯誤動作反而傷身

【日常生活篇】減肥時,勉強自己控制飲食是大忌

問題:努力減少飲食量 or 禁止自己吃喜歡的食物?

正解:勉強與忍耐是減肥時的心腹大患!重新審視自己的用餐方式才是邁向成功的捷徑。
【免費報名】與郝哥來場高空導讀會,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比起強迫忍耐,細嚼慢嚥地品嘗食物美味自然就能讓飲食量減少。

逐步減少飲食量,相信體重也會跟著降低。由於我們都會不自覺地多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因此也許在短時間之內,強忍自己別吃喜歡的食物能夠起到減肥效果。

但是忍耐會慢慢形成壓力,容易產生反效果,因此並不適合用來減肥。讓我們來下功夫,藉此構思出無須忍耐就可以減少飲食量的方法吧。

如果「眼前的這塊肉要價10000日圓」時,各位會如何享用呢?相信各位會更為細嚼慢嚥,藉此品嘗其美味才對。如此一來,用餐時自然就會更為緩慢有禮,同時只要吃到七分飽就能夠獲得飽足感。

當各位在享用自己最喜歡的食物時,可以細細品嘗其美味。若是勉強忍住不吃,除了無法獲得飽足感之外,更會因此加快「食慾暴漲」的速度。

(延伸閱讀│「早餐像皇帝,晚餐像乞丐」觀念過時?營養師:三餐應這樣吃

【運動、減肥篇】何時運動才能真正減肥?

問題:用餐前運動or用餐後運動

正解:用餐前運動容易燃燒內臟脂肪,用餐後運動容易消耗醣類能量!

用餐前運動須注意血糖過低,用餐後則須休息1小時再開始運動。

舉例來說,若各位在用餐前健走,此時很容易會燃燒內臟脂肪提供能量所需,而不是醣類,因此能夠有效實現瘦小腹的目標。但在空腹狀態下運動,隨時可能面臨血糖過低的危險。

除此之外,也須要注意,避免自己因為在運動後感到安心,以致喝太多啤酒或是吃太多食物。另一方面,用餐後做健走等運動能夠幫助消耗用餐時攝取的能量,進而減少脂肪堆積。

也就是說,用餐後運動更能夠有效避免脂肪繼續增加,比較不能直接起到減脂的功效。但若是於用餐後馬上運動,則會因為外力讓胃部搖晃,以致感到不適。

為避免上述情況,建議各位於用餐後休息約1小時再開始運動。此時不只胃部已經處於穩定狀態,也能抑制血糖值上升,進而有效地消耗能量。

(延伸閱讀│外科醫師親身實證:克服癌症不靠奇蹟,靠「這2個字」

《再胖也有救!腹凹走路瘦肚法:減重名醫親自示範3個月腰圍減17cm,找回自信與健康,慢性病不纏身》,作者:川村昌嗣,大樹林出版

《再胖也有救!腹凹走路瘦肚法:減重名醫親自示範3個月腰圍減17cm,找回自信與健康,慢性病不纏身》,作者:川村昌嗣,大樹林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