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首創「大三出國」獨步全臺高教機構,112 學年度全校共計 477 名學生前往海外22國111所學校留學,迄今已有 9,118 位同學完成國際多元學習。其中遷回淡水校園,延續蘭陽校園英式精緻教育的風格,實施「全英語教學」、「全大三出國」、「全住宿學園」的三全教育中心更因此「三全教育」得名。
口碑好、國際化,拓展新視野
越來越多東南亞國家學生因安全友善、高教素質高且學費合理等因素來臺,淡江國際企業系四年級學生林珍妮 (Jennifer Limertha) 即為一例,自印尼來臺就讀淡江,因這所國際化知名大學在印尼社群中口碑極佳,大三出國交換計畫更為她打開全新人生視野。
珍妮選擇去法國里爾大學 (Université de Lille) 交換一年,除英語授課課程吸引人,更希望能感受在地文化,出發前密集惡補二個月法文,她仍擔心「法國人排斥外國人說英文」的都市傳說,所幸學校安排學長姐分享過來人經驗,讓她掌握秘笈。
在法國期間透過 ERASMUS (伊拉斯謨計劃)人際網絡,珍妮認識許多國際學生,品嘗法國美食、一起探索所在城市,更利用假期去了其他國家,「這次交換計畫為我的大學生活帶來至關重大的影響與意義。」大學學習的歷程從印尼、台灣,跨洲迎向世界。
多元視角、國際觀點,一次滿足
就讀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四年級的吳岳哲透過系上「全球服務實習計畫」(Global Service Internship Program, GSIP),在馬來西亞檳城 Penang Heritage Trust(檳城古蹟信託會)實習一個多月,作為大三前往捷克查理大學 (Univerzita Karlova) 交換的先修訓練。
岳哲想從 GSIP 獲取國際事務經驗,在與各國實習生討論時,獲得多元的觀點,並在保存發揚傳統手工藝議題上分享臺灣經驗。原以為非營利組織工作是坐辧公室做文書工作,但他被鼓勵多走出去實際認識檳城,這讓岳哲有獨立自主學習機會,學會深度探索與時間規畫 。
有了 GSIP 檳城經驗,至捷克交換期間,岳哲規劃前往歐洲十國旅行,對於國際議題多元文化,現更有自信的觀點了。
世界即教室、全球有同窗
大三出國是淡江一大學習特色,不但仰賴全球共 45 國 279 所姐妹校(截至 113 年 6 月)與合作單位,亦顯見淡江深耕國際化多年累積的豐富資源與底蘊。
珍妮認為大三出國讓她勇敢走出舒適圈,交換期間認識的朋友們因革命情感情誼深厚,至今仍有連絡,無形拓展未來全球人脈,讓計畫畢業後在科技產業工作的她深具信心。
GSIP 帶領同學前往亞洲非政府組織,深入探索不同文化與社會觀點,行前除系上師長開設諸如選舉及各國當前概況課程,亦邀請記者及導演前來分享採訪思辨及影片製作技巧—GSIP 沒有報告,而以影片及口頭分享結案,岳哲覺得更深刻有趣,同時又符合時代潮流,並從實際操作掌握未來職場技能。
淡江大學的三全教育取法牛津精神已有 18 年的歷史,不僅強化學生國際競爭力,同時培養了社會參與力和人際互動力,更讓他們擁有敢夢敢飛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