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日滑18小時致語言退化?補教師:學生「手機成癮」背後有原因

在成績背後,究竟是「什麼」讓孩子出了問題?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3-06

瀏覽數 30,500+

《要讓孩子贏過誰》/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要讓孩子贏過誰》/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身為高中補習班的英文老師,照理說我只要每天用力教書、盯成績,排除學生的學習障礙就好了。但是這幾年,在教學現場看到太多讓人難以理解又造成巨大教學障礙的奇怪現象,我實在無法再坐視,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手機成癮」。(本文節錄自《要讓孩子贏過誰》一書,作者:張祐嘉(楊陽老師),寶瓶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教學前線的奇怪現象:科技版觀落陰

過去補習班中堂下課,偶爾需要管秩序,因為同學們會聊天聊得很開心,很大聲。現在補習班中堂下課,每個人都拿出手機,靜悄悄地進入另外一個世界,看過去彷彿是「科技版的觀落陰」。

長期觀察、加上與學生們談話,我發現孩子們考試考不好,很多時候是因為生活作息澈底亂掉,加上腦子被手機裡面過量的資訊塞得爆滿。

比如下課後,輔導學生們學習節奏與生活習慣的時候,隨便問一個學生,一天的手機使用時間都是3、5個小時起跳,甚至還有8個小時的。

有一次,一位學生兩眼無神地看著我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一直想滑手機。」那模樣真的很像卡到陰,讓人還以為是在拍什麼恐怖電影。

這種手機上癮的問題實在愈來愈嚴重,而且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無害,但現實情況是,每個念書無法進入狀況的學生,幾乎都是被手機吃光了時間。

新世代小孩到底是怎麼墜入這種癮的?

以一個高中生的作息為例,每天大概六點多起床準備上課,假設五點離開學校,就算沒有補習,回家後休息加吃完飯、洗完澡,大概8點半吧。

若要睡滿8個小時,估計10點鐘睡覺──孩子能夠坐在書桌前讀書的時間只有1個半小時。但是學生通常不會10點就上床,因為學校隔天要考試、有作業和報告等等事情,所以根本沒有睡眠充足的可能。

請問在這種情況下,「一天5個小時」是怎麼玩出來的?

我在教室的觀察,發現手機癮的毒害,在於澈底破壞了一個學生對靜態知識的吸收能力,以及耗光學生的力氣、干擾睡眠與破壞專注力。上癮的學生常表示書看不下去、失眠或沒辦法專心,想要一直摸手機。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2015年發表的「網路沉迷研究報告」提及,憂鬱、課業壓力、家庭關係不佳,甚至敵意,與手機癮有正向關係。教育部2014年的「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也提到,網路成癮的程度越嚴重,相關的身體化症狀就越多,包括頭疼、失眠、肌肉麻木及痠痛、眼乾、視線模糊等。

學生所有的零碎時間都被手機占滿,大腦在一天當中不斷被大量地輸入各種資訊,頻繁看著非常短又即時的影音內容,面對靜態文字的時候,就有相當大比例的同學念不下書──這就是上癮了。

(延伸閱讀│比爾蓋茲推薦書單:《失控的焦慮世代》孩子成長過程的2項體驗阻斷器

我在教室的觀察,發現手機癮的毒害,在於澈底破壞了一個學生對靜態知識的吸收能力,以及耗光學生的力氣、干擾睡眠與破壞專注力。(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我在教室的觀察,發現手機癮的毒害,在於澈底破壞了一個學生對靜態知識的吸收能力,以及耗光學生的力氣、干擾睡眠與破壞專注力。(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語文能力嚴重退化的學生

有回下課後,我如往常在輔導區為同學們解惑。輪到晨曦時,她的神情看起來像重度失眠者,問問題的語句散亂,並且時不時說「講慢一點」、「再講一次」和「我剛剛恍神沒聽到」。

「老師,我完全念不下書……閱讀的時候看得懂字,卻不知道整句在講什麼,中英文都這樣。」

她眼神呆滯,講出來的句子也沒辦法太長,對談的詞句中出現大量語意不明的贅字,我只能費力地拼湊出她想要表達的意思。突然,她說的句子出現怪異的變化:「我『那個』都念不完,讀不下去。我有念完,但都不會寫。」

望著雙眼失焦的她,我不斷想著:這幾句話為何能擺在一起?

排在她之後接受輔導的恩慈想問假設語氣,她是這樣問的:「老師,『那個』if的『那個』,我都不會。『那個』你可以幫我講一下『這個』嗎?」

經歷過疫情期的長時間在家遠距上課,當疫情緩解、恢復正常上課後,接觸到的學生更常出現這樣的現象,與學生們談話,得費力地拼湊出他們想表達的完整意思。

不禁讓我懷疑:只有我發現學生的中文邏輯怪怪的嗎? 大人不覺得身邊的孩子說中文的流暢度不對勁嗎? 為什麼他們看文字的能力好像退化了?

無論是不是念所謂的名校,許多高中生就像晨曦和恩慈這般,需要大人協助釐清說話的邏輯。有如靈魂還在適應肉體的新人種,這類學生說話的句構、大腦思考、眼神與精神狀況,沒有一項達到令人放心的標準。

免費報名|8/17(日)賴佩霞@基隆塔《靜心的力量》新書分享會

由於有此類「病徵」的學生比例暴增,我將現況拋到網路教師社群裡討論,眾老師也都紛紛表示,發覺學生的說話能力有退化的現象,更遑論閱讀。

一天滑手機18個小時!

觀察到這個現象後,我有機會就對讀書有狀況的學生進行手機使用時間調查──毫無例外地,每天的手機使用都是6、7個小時起跳,「紀錄保持人」甚至在假日玩了18個小時!

一天上課時,我決定和學生直球對決手機使用的問題,要求大家查自己的手機使用時數。臺下開始躁動,學生紛紛「6小時」、「9小時」、「7小時」地報時數。突然一句「13個小時」穿透整間教室,全班「嘩」一聲。

有學生滿臉笑容地說:「還好,原來大家跟我一樣玩得很凶。我還以為我有問題。」

沒想到情況這麼嚴重,全班同學無論成績如何,幾乎都陷在手機裡。

當天下課後,照例在輔導區解題,卻意外地讓我更深入手機成癮的問題。

順勢和孩子們談起為什麼一直滑手機,一個學生說她也知道不對勁,焦急自己玩到停不下來,「老師,我知道不能一直滑,但就是忍不住。」

旁邊的學生紛紛表示,雖然玩久了會眼睛酸痛、頭痛或頭很脹、睡不好,但仍然常滑手機到力竭睡著,隔天睡醒時,還握著手機。還有人說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常常很想哭,或覺得心裡不舒服。

接著,眾人開始七嘴八舌地倒情緒,從手機聊起,延伸至各種煩惱的傾訴:

「壓力大的時候,我就滑手機。」不少學生說這是唯一的減壓方式,但不知為何,減壓完就讀不下書。

「我爸媽也手機上癮,卻只在乎我考幾分。」

「心情沮喪時,想找爸媽談心,他們卻趕我去念書。」

「考試考不好,我爸會拿書砸我。」

「考試永遠輸,念書念得好想死。」

「爸爸逼我念電資醫牙,說文組沒前途,可是我討厭數物化。」

「我媽比較喜歡我哥,不喜歡我。」

「爸媽幾乎天天吵架,放學後,我都不想回家。」

「我失眠、不由自主地掉淚,但我媽說我裝病。」

「補習補了一輩子。我活著就是為了分數嗎?」

學生發出滅世級的負能量海嘯,而當天的金句冠軍更讓我直接倒地不起──「我爸說,這個家沒有我會更幸福。」

(延伸閱讀│孩子不願自主學習?首爾大名師:頂尖學生都是「這樣讀書」的
《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作者:張祐嘉(楊陽老師),寶瓶文化出版

《要讓孩子贏過誰:一位非典型補教老師的教育修羅場》,作者:張祐嘉(楊陽老師),寶瓶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