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研究都發現,權力會改變人的外在表現與心態,讓他們更自大、更放縱慾望,也更難同理他人。在公司裡,領導者的權力更可能造成「權力謬誤」,阻礙下屬發表意見,扼殺團隊創意與績效。
「權力使人腐化。」
乍看之下,這只是一句老生常談,但許多研究都證明權力確實會改變人們的心理和行為──而且常常是往壞的方向改變。對領導者來說,權力帶來的傷害尤其顯著。這是因為領導者因權力而改變思考模式與認知時,也會影響下屬和團隊氛圍,最終影響公司表現與利益。
權力讓人變得更自大和自私
權力不只會讓人腐敗,還會讓人膨脹。多數人應該都遇過不願聽從意見的上司,或是不相信自己意見的長輩,而他們剛愎自用的理由,或許正是權力:《經濟學人》的一篇專欄文章提到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握有權力的人更難接受他人建議,就算那些「他人」是專家也一樣。
這種膨脹甚至還會反映在自我認知上,讓權力者對自己產生錯誤的印象。例如,權力人士和他人對話時,會認為自己的故事更加發人深省。2012年,米歇爾.M.杜吉德(Michelle M. Duguid)和傑克.A.貢卡洛(Jack A. Goncalo)在實驗中,要求266名受試者站在一根桿子旁邊,評估自己大約比桿子矮多少。結果發現,若受試者覺得自己較有權力,就更容易覺得自己比實際身高更高,反之,覺得自己渺小無力的人,會覺得自己更矮。
此外,大權在握的人,對自己也比較寬容。倫敦大學學院的安娜.吉諾特教授(Ana Guinote)發現,和權力較低的人相比,他們更容易選擇巧克力等誘惑力高的美味食物,而不是蘿蔔等更健康的點心。
最糟糕的一項影響是,擁有權力的人會比較沒有同理心。兩位美國教授亞當.賈林斯基(Adam Galinsky)和莫里斯.史威瑟(Maurice Schweitzer)曾做過一個知名實驗,要求受試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回憶自己處於權力位置時的經驗,另一組則回想自己處於從屬位置時的經歷。之後,他們要求所有受試者在額頭上寫出一個大寫的「E」。結果發現,那些回想自己身為權力者經驗的人,寫出倒「E」的機率高出三倍之多──他們絲毫沒有想到其他人閱讀水平翻轉的字母可能會有困難。
權力對領導者造成的6種傷害
權力可能會讓人變得更討厭,但對公司的領導者來說,這種改變不只會失去下屬的好感,更可能損害團隊表現、影響員工心態、改變公司風氣,進而傷害公司表現。根據一篇刊登於美國部落格「GoodTherapy.org」(好療法)的文章,權力會對領導者造成6種負面影響:
█ 和他人產生距離:領導者不免會和一般人產生隔閡,雖然這種距離能讓他們綜覽大局,卻也會讓他們更容易將他人當成可消耗的物品,也會讓他們更沒有同理心。
█ 隨心所欲行動:領導者會因手握權力而更難被約束,也會更衝動、更具攻擊性。他們也可能會忽視或忽略拒絕與反對等負面意見,甚至懲罰異議人士。
█ 嚴以律人:領導者會以更苛刻的標準要求他人,也可能會將錯誤和責任歸咎在下屬身上。
█ 行事自我中心:權力者容易將自己的需求擺在首位,也會隨心所欲地做決定。
█ 誤解權力:領導者傾向以為他們獲得的權力是個人的權力,而不是伴隨權力而附加的責任,這會讓他們難以產生同理心和尊重。
█ 讓下屬產生「權威謬誤」(authority bias):下屬或將一昧地相信握有權威的領導者,但這對所有人來說都不是好事。
墨爾本商學院的副教授珍妮佛.歐佛貝克(Jennifer Overbeck)就談到職場中權威謬誤的影響。她認為,這不僅會阻礙團隊做出最佳決定,妨害公司發展、創新或抵禦風險,還可能會讓下屬無條件服從權威、不願意說出逆耳忠言。
權力使人腐化,權威還會扼殺團隊的創造力與績效,因此,現在有許多公司都試著消弭權力帶來的負面影響,扁平化組織是一種例子,偏好謙遜的管理者則是另一種例子。
然而,領導者手上的權力,確實也是促成決定和行動的關鍵。因此,或許領導者最需要的是不時照照魔鏡,看看自己是否已陷入權力的魔咒,成了獨斷而自大的國王或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