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個人大於團隊,團隊大於國家,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由小而大、由內而外,和我們完全相反。當一個在由大而小,逆來順受的環境中長大的人來到美國,面對的一切都是逆向邏輯,自然會發生困惑。很多華人對管理美國人的頭痛,程度足以更改職場生涯規劃。(本文節錄自《我失敗的美式生活》一書,作者:鱸魚,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進入職場第8年,白人主管離職,大老闆希望我接收五人團隊。我認真衡量了一下:團隊中有兩位亞裔,三位白人,其中一位長髮披肩的白人是我心中最大的擔憂,他技術好,但我行我素只撿喜歡的做,天塌了都和他無關。以我們的標準叫自私,以美國的標準是對自己誠實。另外兩個白人雖然帥了一點,但看起來算老實,最終我接了單。
管理是資源分配的藝術,團隊裡雖然有難纏的,但有不抱怨的亞洲人可以平衡,大老闆讓我做幾個月試水溫,我也為人生即將轉換跑道走管理路線做準備。
做了一個多月還算順利,直到那一天,其中一位忠厚老實的白人約我在會議室見。
走進會議室,我看到一雙血紅的眼睛。老實男開口前那半秒鐘,我懷疑他是不是要跟我單挑,很快地發現我錯怪了他──他應該是剛哭過。
老實男開頭第一句話是「你知不知道你傷害到我了?」,偌大又有點帥的巨人,瞬時手指一戳就能推倒,因為稍早在會議上,我說「你連這個都做不出來?」。這樣的話在亞洲天天出現,大家不也活得健康又快樂?
三個月後,我回頭重做工程師,直到今天都志向未改。就管理美國人而言,我是還沒開始就失敗了。
還有,美國人在情緒上就是這般脆弱卻真誠。
美式邏輯是以「自己」為出發點
由小而大、由內而外,以自我為中心的美式簡單邏輯,從英文地址就能看出端倪。
隨便以不存在的地址「台中市中山路一段123巷123弄5號7樓之3」做比喻,在中文裡,這個地址毫無疑問是從「台中市」開始,由大而小跟著一步步就找得到。如果用英文卻得反著來「之3,7樓5號,123弄123巷,一段,中山路台中市」,不只繞口還違反邏輯,從結尾逆著走,必須走完最後一步才知道怎麼回事。
東方由外而內縮小範圍的邏輯,即使不完全仍可略知大局。美式邏輯是以自己為出發點,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世界。可是反著來差一步都不行,連在哪個城市都不知道。不信?在 Google 地圖打入「五號七樓之三」,連 Google 都會罵你神經病!
由大而小的東方邏輯是,沒有第一步就不會有第二步,因此我們才了解自己在大環境中的角色、知道自己的渺小、也學會謙虛;美國一切相反,每件事都從個人立足點向外看,思考環境對自己的關係,而不是自己在環境中的角色,主從顛倒。
站在地球上看宇宙,當然認定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看不到全局,就難以知道自己只是個配角。於是自信的美國人很容易就把自己當作舞台上的主角,甚至是唯一的角色。
地址邏輯東方國家多是由大而小,西方國家多是由小而大,西方的個人主義似乎同樣反映在如此微小的地方。
整個西方文化都以自我為中心,但若和歐洲人談起美國人,他們卻認為美國人除了自我,還有自大。美國富強了一百年,幫忙打贏了兩次世界大戰,一路被人羨慕著。當全世界都羨慕你的時候,自然容易自大。
美國的孩子一路在鼓勵和誇獎中成長,表現明明不怎樣卻期待掌聲和鼓勵,不知道什麼叫挫折,有委屈非得一吐為快,培養出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以及「不在乎別人眼光」的特長,只要喜歡,任誰也擋不住。可以說是自信,也可以說沒有自知之明。
然而,沒有分寸的自我是雙面刃,想消滅他只需大膽說句真心話。從小靠掌聲與鼓勵長大的孩子,如果未經歷練,很容易就與真實脫節。
沒有歷練的自我是氣球式自信,針一戳就破。可憐的是連本人都驚訝自己如此脆弱,一句重話就熱淚奪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