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缺少、匱乏和限制的思維模式下生活和運作。我們全心全意專注在我們所缺乏的事物:經濟保障、信心、親密關係,這使我們感到不安全和短缺。我們總以為,只要能擁有這些東西就會快樂。但不斷地追求更多,往往意味著我們的自我在驅使我們的思想、行動和反應,阻止我們達到更偉大的目標:真正的內心平靜、接納和滿足感。(本文節錄自《豐盛》一書,作者:狄帕克.喬布拉,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你的金錢業力是什麼?
以1到10的等級回答下列每個問題,其中:
1=沒有問題
5=偶爾有問題
10=有嚴重的問題
評估你的分數
在上面全部20個問題上全都得1分,對金錢很在行,這樣的人恐怕不存在。得最高分就像在如上20個問題全都給自己打10分的最差分數一樣不太可能。
大多數人會發現自己的平均分數是5乘以20個問題等於100分。換句話說,如果你仔細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通常總會教你擔憂。有些項目進展順利,但另一些項目則不然。
這個測驗的重點不是總分數字,而是你評分為7到10的項目或問題。你可能覺得這些問題很危險,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只會更添憂慮,卻依然故我。
另一方面,你認為值得擔憂的每一個項目都包含一個選擇,這個選擇幾乎都與擴展覺知有關。只有你覺知的事物才有改變的可能。
提高覺知並不值得恐懼。你已經在問題的層面上覺悟到你的問題,現在需要做的轉變是在解決方案的層面覺悟這些問題。
最後,你得把金錢的使用看成只是一種補償。一般人總把金錢視為通往幸福的途徑,但真正的途徑——喜樂的意識對他們卻是封閉的。
自我覺知與致富的承諾不同,但自我覺知有助於以正確的方式看待金錢──
金錢雖有用,但如果你想要充實的生活,並不需要對金錢魂牽夢縈。一旦你了解了這一點,許多金錢問題就會自行消失。
金錢雖有用,但如果你想要充實的生活,並不需要對金錢魂牽夢縈。(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金錢業力可以改善
在你的覺知中,每個問題都有某個程度的解決方法。提高覺知讓你有了改變的基礎。
就改變金錢業力而言,下列事項只會適得其反,因為它們不知不覺地受到舊習慣和過去的訓練所驅使:
• 擔心、焦慮
• 慣性
• 否定
• 一廂情願
• 放棄
• 逃避自己
• 悲觀態度
• 自我批評
我們全都受制於這些徒勞無益的做法,而且問題愈敏感,我們就愈有可能以這些方式應對。當然,金錢是非常敏感的問題,它與個人的成敗感有關。
在社會觀點中,有錢代表你成功;沒錢會使你微不足道,受到忽視。然而,大多數人對於如何以正面的方式處理他們的金錢業力,卻知之甚少。
以下是改變業力模式的策略,因為它們與自我覺知相關:
1. 清晰的洞察力
2. 對自己誠實
3. 尋求專家協助
4. 堅持
5. 相信有解決方法存在
6. 相信你會找到解決方法
7. 現實的思考
8. 對你的選擇持開放態度
9. 承擔責任
10. 做你知道你需要做的事
如果你細想上面這兩個表,就會發現在金錢之外的人生其他方面,你都以非常有意識的方式行動。可以說,在你做任何為你帶來快樂或引起愛、美、同情、欣賞和成就感反應的行為時,就沒有業力障礙。
單單金錢本身並不能帶來這些體驗。金錢可以幫助你擁有這樣的經驗,也可以阻礙你的道路。你對金錢業力的策略應該以這一認識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