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經教過了,為什麼部屬都沒有進步?因為主管自己也沒有任何改變。隨著時代變化,Z世代擁有的能力和經驗也愈來愈多樣,如果給予他們千篇一律的指導方式,難以讓他們成長──換句話說,屬員不肯改變的原因出在主管身上。(本文節錄自《讓部屬拿出能力的方法》一書,作者:福山敦士,大是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主管該做出改變的3個理由
1.社會結構的變化
● 勞動市場改變
在現在,換工作一點也不稀奇,時代已經從公司選擇人才,轉變為人才選擇公司。且擁有副業或兼職已成必然,因此,過去那種空有頭銜的主管已經不再適用於商業界。
比起在組織內工作,現在愈來愈多是為專案工作,因此需要主管能領導專案或帶領團隊。
● 溝通工具發達
職場所使用的溝通工具也在進步。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發展,讓上下班時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
現今商業人士都以文字方式溝通,例如使用電子郵件和通訊軟體等,這些都會留下紀錄,意味著與過去相比,主管必須對自己的言行承擔更多責任。
● 資本市場的變化
受金錢驅使的人正在慢慢減少,相反的有愈來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反而更重視經驗和自己的情緒。
公司若想吸引優秀人才,僅提高薪水是不夠的,有不少人認為,即使當上主管、薪水變多,也沒什麼意義。
只要大家增加金融資產、遺產繼承規畫得好的話,就不太需要努力工作賺錢,至少接手父母的房子來住或同住,就能省下房租。
2.年輕人的認知、特質不一樣
在了解這些社會結構的變化後,現在讓我們來思考一下現代年輕人的特質:
● 做事偏好使用不會失敗的方法
現代年輕人傾向於做事不失敗,在求職網站上,有高點擊率的文章往往都有出現「求職不失敗」、「成功換工作」、「成功創業」等關鍵字。
● 很快就辭職
在年輕員工當中,不少人很快就會辭職。這與人類的適應本能有關,這種本能會使人們的思維和行為與周遭人一致。
● 不接受模稜兩可的答案
過去只能在書本或管理階層培訓中,才能獲得的商業策略等專門知識,現在可以透過 YouTube 等管道輕鬆獲取。
在商業界,並非所有事都能按章行事,要怎麼工作、採取什麼方式,也並非總能按照計畫進行,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模稜兩可的情況下行動。
然而,現在年輕人卻無法接受,他們需要明確指令。
● 避免工作以外的交流
現代員工傾向於避免工作以外的交流,他們不想在吸菸區交談、不願參加聚餐。
當然,其中一個原因是愈來愈多人本身就不吸菸、不喝酒,而這些也確實不再被認為是上下級之間的溝通手段。年輕人似乎不希望有額外的交流,盡可能只談論公事。
3.工作狀態、工作方式的改變
關於這一點,有不少是出於社會環境變遷,而迫不得已改變的。
● 以私生活為優先
為什麼Z世代以私生活為重?因為他們不敢期待在公司會有光明燦爛的前景、在工作中找不到樂趣,不管怎樣,他們大都不希望自己的時間被其他事情壓縮,也不會在社群媒體上提及自己在哪間公司上班,這代表他們想要把公司的人際關係與私生活區分開來。
● 在意別人的評價
這也是Z世代的另一個特徵,其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現在評價很容易視覺化。
例如,在社群媒體發文時,有多少個按讚數,而他們認為這就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他們愈來愈傾向發布迎合他人、不會被抨擊的內容,試圖獲得更多讚。
反過來說,當他們展現真實自我時,已經愈來愈得不到他人讚賞,所以往往沒有自信,也不太可能會自己主動去做某些事情。
● 害怕失敗
Z世代年輕人之所以害怕失敗,是因為比起得到挑戰後的好處,他們更不想因為做錯事而讓自尊心受損,這與他們缺乏成功經驗有關。
害怕失敗的人,無法想出新點子,或創新的工作成就,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們會覺得工作枯燥乏味。還有另一種可能是因為未來前途不明,所以無法鼓起勇氣去挑戰。
● 追求立刻有成果
由於這世代的年輕人缺乏成功經驗,因此他們在工作中,往往過度追求立竿見影的成效。
他們傾向盡快得知結果或答案,例如,倍速播放YouTube等影片內容。高中生和大學生也愈來愈多人注重時間效率,他們希望盡可能透過網路上課、在移動時重播課程。
● 不讓他人知道自己的所有想法
過去社群是圍繞著公司和家庭,然而,Z世代年輕人卻有這以外的其他社群,像是網路上的朋友等,他們在不同群體中扮演不同角色,他們既不會在職場上展現自己的全部,也不會對職場有太多奢求,因為他們在公司只有表現出一部分的自己,所以做主管的也很難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 一個指令一個動作
年輕人很少有做好事有好報的經驗,於是他們在做決策時,心態上往往會不想吃虧,因此,無論好壞,他們都傾向於不要多做事情。
上述這些時代變化、Z世代的特徵,正體現在主管與這世代部屬間的這個問題:即使給予指導,對方也不肯成長。因此主管需要調整自己,想想該怎麼與這個時代的部屬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