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17LIVE即將於新加坡上市,採用近年興起的SPAC模式,17LIVE董事長潘杰賢看來鬆了一口氣。他如何看待在台灣與亞洲各國投資網路新創?為何他有信心能將流量變現?
17LIVE終於要上市了!曾經承載著台灣產業諸多期待的它,百轉千折之後,終於即將登板。
17LIVE 於2023年10月宣告將與新加坡第一家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VTAC祥峰科技收購企業有限公司合併後上市,市值估計將落在9.991億~11.619億新加坡幣(約新台幣235億元~273億元)之間。
潘杰賢本月接受《遠見》專訪時,掩不住的興奮,但受到上市緘默管制,關於17LIVE議題,潘杰賢並未回應。不過,近年時不時引動台灣網路圈話題的他,或許可從他看待網路公司發展的想法,以及近年接連出手收購的網路產品,一窺17LIVE的發展。
「我大部分的投資,有兩種特色。一是consumer tech,面向消費者的科技產品,二是流量性產品,」潘杰賢表示,不管是to C(直接服務終端消費者),或者B to B to C(服務面向終端消費者的服務),最終會觸碰到用戶的流量性產品,也就是靠著流量生存的平台或者產品,都是投資的項目。
投資多款流量商品,包括壹蘋、聲浪等
潘杰賢最近3年投資活躍,主要是媒體生態圈,除了即將上市的17LIVE之外,2021年後收購SoundOn聲浪、7月合併聲音社交服務Goodnight。最大的話題,則是在2022年8月招募台灣《蘋果日報》團隊,成立全新的「壹蘋新聞網」。2023年再度收購台灣大學生互動平台Zuvio,潘杰賢投資的產品,每月觸及的台灣人數超過千萬。
此外,潘杰賢對區塊鏈同樣有濃厚興趣,2021年收購台灣區塊鏈公司「Dapp Pocket」旗下的「Dapp Pocket」及「Cappuu」兩款產品,並將後者合併為全新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Coinomo」,「其實我們投資的區塊鏈產品,也是需要有足夠多的用戶,然後在此進行交易,所以也是流量型to C產品」。
不過,網路產業變動如此之快,追逐流量商品,風險會不會太高?
潘杰賢直率表示,這些投資的產品與項目,都是自帶流量、已有流量,「我們的核心能力是『流量變現』,我們不會想著要去創造流量,因為流量太難預測,都是可遇不可求」,他分析,身為一個投資者,需要做的是去找到流量在哪,如果既有團隊在變現方面,不是很有經驗,這時自己與團隊就產生了一個價值,「它有流量,我們這邊幫它溢價,中間這塊價值,就是我們能賺得錢。」
談起流量,潘杰賢滔滔不絕,他表示流量變現有一套公式,不論是直播、內容網站、區塊鏈皆是相同,「從網友變成用戶,再變成忠實用戶,需要環環相扣」,例如一名網友在哪看到廣告,為什麼有興趣、為什麼點擊、為什麼下載APP,再到打開APP、對哪些功能或頁面改興趣,再到第一次使用停留時間、再訪時的使用狀態、開啟頻率,最後到願意付費,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緊密安排,「整套公式一步都逃不掉」。
2018年上市失敗,讓人印象猶新
潘杰賢的投資策略受到產業關注,主要是因為直播平台17LIVE 八年來的歷程,其中潘杰賢進入管理團隊之後,改變了它的走向,甚至影響網路產業發展有關。
17LIVE前身為17直播(17 media),2015年在即時影音播送熱潮初萌芽的時刻誕生,新鮮的網路互動型式,很快受到年輕族群追捧,三個月內使用人數超過200萬,榮登台灣、香港、新馬、印尼下載第一,甚至一度搶下美國市場免費下載第一,一登場就是巨星。「我想要把Facebook打下來,」17直播創辦人、也是人氣歌手L.A. Boyz的「麻吉大哥」黃立成,當時用台語發下的豪語,振奮台灣網路與新創產業信心。
很快地,直播領域蓬勃發展,市場大餅瞬間擴大,但也同時進行白熱化熱戰。17直播於2017年與Paktor拍拖合併為M17,拍拖創辦人潘杰賢擔任執行長,M17隨即於2018年6月7日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但跌破所有人眼鏡的是,這次「上市」並未成功,營運團隊隨即馬上退回(Pullback),成為紐交所史上第一次的「上市失敗」,徒留一張L.A. Boyz三人與潘杰賢等人歡喜敲鐘的歷史照片。
隨後數年,市場上時有M17重整旗鼓、重回上市的傳聞,經過5年的品牌重整、回歸17LIVE名號,以及股權調整、黃立成退出,總算現在確定落腳新加坡公開發行,重回上市道路。
「在新交所上市將使 17LIVE 能更全面發展在東南亞和全球的業務,」17LIVE現任董事長潘杰賢表示。
從上市公告揭露訊息來看,17LIVE全球會員數超過5000萬人,2023財年上半年的月活躍用戶數約55萬人,主要市場在日本與台灣,其他包括香港、新加坡、美國、菲律賓、印度、馬來西亞等地。
維持直播平台「黏著度」見長的特色,17LIVE活躍用戶平均每日瀏覽時長約93分鐘、16.1%活躍月戶進行消費,推動17LIVE的2022年營收達3.637億美元、約117.7億元台幣,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是1580萬美元、約5.1億元台幣,是日本和台灣收入最高的純直播平台。
眼見手上第一個企業即將上市,應證17LIVE走過直播服務的戰國時代,並且實現年營收117.7億元的成績,應證潘杰賢流量變現的功力。接下來手上其他產品,也將循例上市嗎?
「其實不是每一個都適合,可以確定生意模式相對穩定的SoundOn聲浪,會往上市發展,但壹蘋新聞網、區塊鏈相關產品,要先健康的活下來,之後再看如何發展,」潘杰賢保持著流量一定能變現的信心,「我從0到1創造的產品,沒有很多,但是我實際從1做到10的產品,卻有很多,我擅長投資,然後做大,然後再投資」。
潘杰賢搭著17LIVE上市話題,同步宣告他所創辦的龍丞資本(聲浪、壹蘋、Coinomo等投資方),在未來18個月將投資15億元台幣,於包含台灣新創在內的亞洲科技新創公司,繼續發掘流量的所在,以及實現變現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