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經合30週年大會/核融合將有好消息?台港日專家提政經變局解方

廖君雅
user

廖君雅

2023-10-25

瀏覽數 4,500+

中經合董事長劉宇環。黃菁慧攝
中經合董事長劉宇環。黃菁慧攝
00:00
00:00

美商中經合集團(Wi Harper)昨(25)日召開30週年股東大會暨週年慶,現場冠蓋雲集,董事長劉宇環繼3月出版的個人傳記《寰宇情懷》中文版,近日也正式發行該書英文版。

今年,美商中經合集團(Wi Harper)特別選在台北,舉辦年度股東大會暨30週年慶。前來恭賀的重量級嘉賓包括: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創會理事長劉兆玄、新光金控名譽董事長吳東進、大成食品亞洲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趙天星、奇美食品董事長宋光夫、台北國際扶輪年會地主籌備委員會主委謝三連、前考試院長關中、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等人。

這屆年會共進行兩日,以「跨越創新邁向綠色新時代」為題,並以永續為中心發展,聚焦於潔淨能源與量子技術的發展,這兩項為未來最有機會改變世界的前瞻趨勢。

首日開幕,除除對股東進行投資報告,更特地安排現今世界最前瞻性的五大投資主題:「總體經濟」「綠色能源」「量子技術」「AI人工智慧」及「生命科學」,由各領域專家學者探討各項主題與市場脈動。

中經合30周年股東大會。黃菁慧攝

中經合30周年股東大會。黃菁慧攝

中經合慶祝30年有成,現場冠蓋雲集   

40年前,中經合董事長劉宇環將代表風險投資的創投引入台灣,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也邀請他,協助創辦華登國際亞洲基金,是推升台灣高科技產業、與世界同步的關鍵推手。1993年,他正式成立美商中經合團,游走於美國、台灣及中國大陸,矢志作為橋梁,整合三地資源,為許多前瞻性產業創造光輝時刻。如:軟體、網路通訊、醫療生技、人工智慧、循環經濟等項目,都曾是中經合階段性的重點投資項目。

「人生苦短,我接下來要搭遊輪,穿這樣帥不帥?」劉宇環以一貫的風趣幽默方式開場,現場與會者報以熱烈掌聲。他在3月出版的個人傳記《寰宇情懷》中文版頗受好評後,眾所期盼的英文版也在當日正式發表。

劉宇環表示,中經合一路走來均投資改變賽局的創新技術,年底他將前往杜拜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與全世界140國領袖共同探討氣候議題,並請大家期待。

劉宇環近年把重心放予研究核融合的新創聚界潔能(Alpha Ring),並親自擔任執行長,已延攬各界科技大老及研究人才加入,他向股東們保證,會有更多好消息。

劉宇環個人傳記《寰宇情懷》中文版在今年3月出版,近日也推出英文版。黃菁慧攝

劉宇環個人傳記《寰宇情懷》中文版在今年3月出版,近日也推出英文版。黃菁慧攝

經濟學家提解方,台灣應逆風找契機

股東大會首日上午,針對地緣政治和總體經濟趨勢,由日本、香港及台灣三大講者登場。首先,是前日本內閣府經濟財政政策大臣竹中平藏,他現在為慶應義塾大學榮譽教授,以「東亞經濟態勢」為題發表演講。

竹中平藏表示,近期全球安全格局出現前所未有的變革,冷戰後的國際秩序也在發生根本性調整。這一調整不僅牽涉到國家之間的利益衝突,還反映出自由和霸權主義之間的較量。國際社會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供應鏈的整合,以適應這一新的現實,同時必須考慮到脫鈎和去風險化等新興議題。

日本前經濟財政大臣竹中平藏。黃菁慧攝

日本前經濟財政大臣竹中平藏。黃菁慧攝

在這一新局勢下,他認為亞洲地區轉型對於解決全球性問題至關重要,可關注三大面向。

一、經濟調整:

遠見陪你智慧行,閱讀有禮送好箱

過去,全球化似乎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如今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這一觀點。工業4.0等新興技術和共享經濟提供了新的機遇。特別是生成式AI技術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對於經濟的革命性變革至關重要。

竹中平藏認為,台灣和日本等亞洲國家的合作將有助於加強半導體生產能力,從而推動新經濟格局的實現。

二、能源和氣候變遷:

許多國家已經承諾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這為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動力與標準。然而,與此同時,地緣政治動蕩和戰爭可能導致能源價格上漲,迫使一些地區繼續依賴傳統燃料和發電廠,這與長期碳中和目標相矛盾。新技術可以減少能源依賴,而在這一領域,亞洲開發銀行等組織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包括碳融合技術的推廣。

三、全球地緣政治挑戰:

全球地緣政治動蕩對國際和平構成威脅。包括中東地區的衝突、以哈衝突及亞洲地區的安全挑戰,例如北韓發展核武發展和台海局勢,都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來解決。在此背景下,共享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價值觀變得尤為重要。

回顧二戰後的世界秩序,包括聯合國的成立和日本的根本性轉變,這些都是塑造現代國際秩序的關鍵因素。

「在這個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全球合作和創新是解決當前世界面臨挑戰的關鍵。」竹中平藏說。全世界面臨逆風,另一方面也有強勁順風在亞洲,包括日本和台灣,應善用工業4.0的技術優勢及人才,抓緊機遇。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李成。黃菁慧攝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李成。黃菁慧攝

第二位講者,是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李成。他觀察,1990以來全球化風潮,從中美關係生變開始斷裂,進入反全球化,甚至兩極化的發展。

包括印太地區的崛起,美國正排除中國,重新審視國際伙伴關係,在亞洲拉攏盟友,這也合乎其利益和價值觀。李成觀察,兩年內中美關係不太可能好轉,甚至是向下螺旋。

「面對地緣政治的威脅,仍要做好備戰。」李成認為,美國兩黨目前雖然口徑一致,透過各項禁令、法條阻斷中國影響力,但中國GDP其等於G7總和,要脫鉤是不太可能的,同時中國電動車發展迅速已正式超越歐美,

全球化一去不回,台灣應建立鄰國關係

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黃菁慧攝

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黃菁慧攝

第三位講者,台大社會科學院長蘇宏達指出,面對疫情和氣候變化等挑戰,國際規範和解決方案,可能不再容易達成共識。各國必須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局勢。而在全球不再齊心協力的此時,各地正在不斷加強區域整合的力道。因此,更深入瞭解鄰國、傾聽其聲音,促進區域和解是至關重要的。

三位講者分享的觀察不約而同地指出,在中美關係生變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和國際關係變局,將深刻地塑造未來全球合作和競爭的格局,尤其是身處於亞洲核心的台灣人民,也值得對其密切關注。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